关于贫困农村“娶妻难”
《手记》一文,关于农村男青年在本地找媳妇越来越难等问题的描叙是老记最为赞赏的。这也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学界、官方乃至基层县乡政府和村干部都忽略的一个重大“三农”问题、贫困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老记掌握的情况比《手记》里的描述更为严重,亟待大家共同关注,切实设法解决。
老记故乡赣南,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我起初关注到这个问题大约始于5年前。当时,母亲偶尔从乡下农村来我所在的城市居住,经常给我讲一些故乡琐事。她一直牵挂我一位堂兄的婚事,不时说起他都30多岁了还没结婚。在当地农村,30多岁没有找对象,结婚就成老大难了。起初我叮嘱她让亲戚们一起想想办法,多做媒牵线。可后来,她又说起一位表兄也是30多岁了没结婚,由于急于娶亲,还被骗婚几次。(至今,我这两位亲戚近40岁了,仍然未婚。)再后来,母亲又陆续说起村里一些我认识不认识的村民三四十岁了还没有讨到老婆,有的上门入赘,有的娶了离异女,有的娶了丧偶女。
老记因此感觉此事可能不是个别现象,就开始在下乡调研时乘机了解。没想到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在赣南山区农村,男青年娶妻难问题竟然是比较普遍的存在。我问县乡领导有没有山区娶妻难问题,县乡领导说就是一些身体有些残疾或者精神不太正常的男青年有困难。我问村干部村里有没有一些大龄青年讨不到老婆。村干部说有“个把子”,我让他们仔细数数,越数越多。有的一个自然村30多户人家,竟然有20多名30岁以上的男青年没有结婚,大的40多岁,50多岁的已经不算了,俨然成了“光棍村”。2011年,老记采访的赣南某县级市一个家庭,五兄弟中52岁的老大未婚,老二入赘做了上门女婿,老三几年前娶了名痴呆女,老四娶了名已结扎的丧偶女,老五年近40一直未婚。
《手记》主要说娶妻负担重问题,还没说到因为负担不起而“打光棍”的情况。而老记采访过的数十个上百个山区村庄,许多都有数量不等的“光棍”。这些光棍有的身体精神都好,健康勤劳,(有的反倒因为迟迟找不到对象,身心俱疲,而滋生精神疾病),也没有女子愿嫁,主要原因就是家庭贫困,在乡里、县城没有房子。这些地方女子的要求远远低于《手记》提到的“彩礼六到八万,房子两套:在老家一栋楼,在县城一套房。”她们对男方的要求大多只是:不住村里土坯房、在乡镇有个楼房。可要在乡镇拥有个楼房需要的十几二十万元,对于这些贫困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城市愁“剩女”,农村愁“剩男”。有人曾跟老记说过一个不太恰当的分析,说除了男女性别比失衡外,农村“剩男”可能是这样形成的:受“嫁高娶低”传统观念影响,一等高富帅找一等白富美或二等白富美,二等高富帅找三等白富美,三等男子找农村女,四等贫穷农村男,只有与一等白富美配对,而一等白富美岂能与贫困农村男有交集、处对象?因此,便形成了城市“剩女”和农村“剩男”奇怪而现实的共同存在。
但老记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农村剩男问题的实质其实是贫困问题,是贫富差距问题。他们是“中国奇迹”高速列车上被落下的群体,是我国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牺牲品,是“失衡中国”的表现。在7亿农民中,他们或许为数极少,但不该被遗忘,不能被遗忘。因此,老记曾对这些现象进行了适度报道,也直接同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交流反映过。在各方努力下,国家对赣南的贫困落后问题出台了系列振兴发展扶持政策措施,比如当地农民仍然居住的土坯房问题,就正在迅速解决。但后发地区要发展,谈何容易?等真正发展起来了,差距缩小了,同步小康了,或许这些“光棍”们都老了。
近年来,媒体频频报道骗婚、跨国婚姻等问题。其实,背后都是贫困农民结婚难问题,根子都是发展失衡、贫富差距过大。在此,老记呼吁,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应就农村娶妻难问题、光棍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努力从规范引导跨国婚姻、打击骗婚、组织婚介等方面,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共同为解决农村剩男问题献计出力。万能的互联网,能不能为农村“光棍”们送去妻子?也值得期待和探索。
老记认为,当前的乡村问题不能简单一概而论,不是用一个“发展”或者一个“破落”所能概述。这里飞速发展,也有全新问题。这里有巨大的失落,也有巨大的奋起。我们不能就农村谈农村,而应站在全局、全国甚至全球看农村,历史、全面、辩证地看农村。其实,农村问题就是中国问题。对农村的未来,我们不应该迷茫,只要我们一起直面问题,共同努力解决。你阳光,农村就不凋敝。农村如此,中国也是如此。人人如此,未来必将明晰而灿烂。
老记认为,当前的乡村问题不能简单一概而论,不是用一个“发展”或者一个“破落”所能概述。这里飞速发展,也有全新问题。这里有巨大的失落,也有巨大的奋起。我们不能就农村谈农村,而应站在全局、全国甚至全球看农村,历史、全面、辩证地看农村。其实,农村问题就是中国问题。对农村的未来,我们不应该迷茫,只要我们一起直面问题,共同努力解决。你阳光,农村就不凋敝。农村如此,中国也是如此。人人如此,未来必将明晰而灿烂。(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