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改革创新看东风”系列报道

来源:新华网
2015-03-03 15:09:22

  改革创新看东风④

  “和”文化凝聚新动力

  本报记者 杨忠阳

  今年北京国际车展前夕,东风汽车公司在北京发布了企业文化战略。该战略以“和”为核心价值,主体内容包括“和”之内涵、理念和行动体系,以及口号标识四个部分。这是我国车企首次对外发布文化战略。

  百年基业,文化是根。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表示,“纵览东风45年的发展历程,在造车追梦、攻坚克难中形成的‘和’文化,已深深熔铸在这个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东风海纳百川、砺行致远的不竭动力。”

  不变的传承

  一辆崭新的汽车外壳,打磨机轻响一声就能将肉眼无法看到的斑斑焊迹“擦掉”……见到杨祉刚时,他正在以两分钟一台的速度检修待装的汽车。

  杨祉刚是神龙汽车公司武汉一厂焊装分厂02PF2调整线一名钣金工,因为爱岗敬业、技术过硬而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也曾当选中国工会十五大全国代表。

  “10年前,我是以劳务工的身份来到东风神龙的,除了接受集体专业技能培训之外,还得到了师傅的耐心指导。”杨祉刚现在都还记得,“刚学气体保护焊的时候,师傅讲得非常精细,给我看了很多学习资料,还手把手地调教,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算我再刻苦,也不会提高那么快。”

  东风温暖,薪火相传。在做好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今天的杨祉刚也时刻不忘帮助身边的工友成长。“只要是大家愿意学,我就特别乐意教。”在杨祉刚看来,“如果能多教工友们学点技术,那么大家就可以去技术含量更高的岗位,这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还能改善他们的收入情况,何乐不为?”

  像杨祉刚一样,45年来,从东风走出了王涛、黄华、杨国华等一个又一个劳动模范。虽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身上闪耀的东风精神却是一样的。

  这样的精神源自于东风不变的文化传承。二汽(东风前身)建设之初,由于身处“三线”和特殊时期,物资极度短缺。没有电,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就只有用马灯照明;没有厂房,就只有在“芦席棚”里生产;没有房住,他们借住老乡家,建起“干打垒”。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东风人“和衷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硬是在芦席棚中用榔头敲出了第一辆东风车。

  海纳百川,砺行致远。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与全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面对市场的变化,东风也一度表现出不适应,企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最困难的时候,东风公司的流动资金几近枯竭。当时有西方媒体甚至预测“东风将在5年内走向破产”。面对“史上最大”困境,但东风人并没有倒下,而是以“和衷共济”的精神,戮力同心,克难奋进,开启了又一次创业征程。

  何谓“和衷共济”?“和衷,就是坚守共同理想,坚守共同信仰,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济,就是汇聚各方资源,协力共达目标,风雨同舟,永不言弃。”朱福寿解释道。东风从调整不合理的产品结构开始,东风直面市场,破冰求生,对体制、机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仅用了两年时间,东风就提前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三年扭亏目标。2001年,东风公司实现利润25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全面刷新历史纪录,东风重新回到了领航者的位置。“表面上看,企业的竞争在于产品,但归根到底是文化,因为它已深深扎根于东风运营各个环节之中。”东风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朱福寿对此感触更深。

  博大的胸怀

  如果说“和衷共济”,这是东风人应对挑战,成事兴业的文化追求;那么“和悦共生”,则是东风人齐心筑梦,同享共赢的文化胸襟。

  何谓“和悦共生”?“和悦,就是正视彼此文化差异,求同存异,以和为悦,携手兴业,和乐共处,和美相伴;共生,就是统筹平衡各方利益,精诚合作,互助共进,和谐共生,互利共荣。”朱福寿进一步解释道。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告诉记者,和所有的合资车企一样,在度过短暂的“蜜月”后,东风日产也出现了利益冲突、资源错配、策略僵化和信息不畅等问题。不过,东风日产中外管理层通过反思很快意识到,问题并不完全在于双方的话语权之争,而是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不同使然。为此,东风日产专门召开了“东莞会议”,双方通过加强沟通,就企业未来的发展所涉及的基本规则达成共识,并形成了著名的《东风日产共同行动纲领》,以引导双方超越文化差异,从根本上消弭对立思维带来的消极影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重要的是,在文化融合创新中,东风日产没有简单停留在数百页的《东风日产共同行动纲领》上,而是将这一企业的“基本法”的构建作为一个过程,让所有员工参与其中,并对照自身的问题进行绩效改善,固化为每个人的行动,从而推动企业从“合资”到“合智”“合力”“合心”的转变。也正因如此,东风日产的产品一款接一款,短短几年就成了中国产品线最丰富的合资乘用车企业,在市场上赢得不斐战绩。

  作为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中国车企,东风公司早先与日产、本田、PSA、起亚、台湾裕隆先后建立起了合资关系,近两年又与法国雷诺、瑞典T公司、瑞典沃尔沃、德国格特拉克等构建了国际合作,而在今年年初,东风还入股了PSA。但在这些国际合资合作中,东风没有抱残守缺,而是一直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让这些企业自觉融入到了东风的文化之中。

  “东风独具特色的发展历史与道路,决定了东风的文化基因,这就是跨地域、讲合作、重融合、务实奉献、开放进取、胸襟博大。”朱福寿说,眼下东风已迈入协同发展新时期,正在从新老事业、大自主、商用车、投资、采购等9大路径,加速推进协同战略,而在这一系列战略推进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在理念上形成共识,在文化上产生共鸣。在他看来,“协同不仅是企业在发展具体路径上的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哲学。”

  据了解,在提出大协同战略之后,目前东风公司不仅自主品牌乘、商用车公司之间,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等合资公司也已相继走进十堰,开始寻求与东风在十堰的各事业单元协同合作。

  事实上,面对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全球汽车企业都在寻求内外协同发展的最佳路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评论说,与上汽和一汽相比,东风不是汽车底蕴最深厚者,不是实力最强劲者,也不是商业运作最娴熟者,但现在看来,它的文化却更富有张力,而这恰恰展现着一个企业的眼光与胸怀,凸显着其未来产业链合的广度和深度。

  共同的责任

  今年6月5日,东风汽车公司联合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发布了《中国汽车公民文明公约》,倡导每一位驾驶者和行人用点滴行动汇聚汽车社会的文明力量。这是中国首份以构建和谐汽车社会为主旨的中国汽车公民行为指引。

  “我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汽车产销最大国,汽车社会来势迅猛,但汽车文明程度并不高。”东风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强表示,作为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东风公司在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更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汽车文明社会的推动者,致力于人、车、自然和社会的和谐。而此次推出打造《中国汽车公民文明公约》,不过是东风公司实施“润”计划,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大尝试。

  2012年6月,东风公司发布了首个社会责任中期行动计划——“润”计划。与国家共繁荣、与利益相关者共成长、与环境共和谐、与社会共进步、与文明共发展,“润”计划涵盖了东风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方面面。

  东风化雨,润泽四方。

  在西藏昌都地区贡觉县,12年来,一批又一批东风援藏医疗队,无私地播撒着爱心,他们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人民的门巴”(门巴,藏语指医生)。

  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恩施市,东风通过“碳平衡”经济生态林建设项目,不仅开提升了当地产业“自主造血”能力,而且开创了汽车企业自愿减排新模式。

  在湖北省宜昌市贫困山区,东风“润苗行动”在继续捐建希望小学的同时,还为山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学五个方面的资助,开展全方位、体系化的助学活动。

  不同的地域,共同的情怀。从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扑救现场到长江抗洪抢险一线,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紧急救援到云南鲁甸灾后恢复重建,东风车总是一路疾驰,东风人总是迎难而上。

  大企业,更要有大担当。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表示:“在建设‘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过程中,东风公司将积极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公司战略和全价值链管理之中,通过全面实施‘润’计划,不断丰富社会履责的形式与内容,凝聚新动力,实现东风品牌与社会责任品牌的双提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