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消失”的方大曾——冯雪松访谈录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2015-12-24 14:29:05

追寻“消失”的方大曾——冯雪松访谈录

  2015-05-25 《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中国记协 (摄影:孙楠)

  方大曾, 消失70余年后,走进了公众视野

  ——方汉奇:希望“方大曾”这个条目能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成为目前108个条目后的第109个;中国记协组织座谈会纪念方大曾;《方大曾:消失与重现》繁体字版首发式和方大曾遗作展,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等出席。这与2012年方大曾诞生一百周年时,一个互动网友都没有的落寞的访谈形成鲜明对比。

  记 者:可以说,最近方大曾挺“火”的。《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出版后,媒体关注,社会上掀起了方大曾热,繁体字版首发式上,澳门特区行政长官等政要都悉数捧场,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去方大曾纪念室缅怀学习。中国记协在今年5月25日举办了《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全国主要新闻媒体代表及新闻院校、社科院的代表都做了发言,并进行了广泛报道。据了解,中国记协为个人召开座谈会,今年只有2人得此殊荣,另一人是汤计。在追踪采访方大曾的时候,您想过会有这样的结果吗?

  冯雪松:从来没有想到过。4月,接到中国记协打来的电话,说正筹备关于方大曾的座谈会,希望我能提供资料,准备10分钟的发言。方大曾是我近16年来一直寻访、不能割舍的情结,能以官方的名义来纪念他,我很高兴。那天到现场一看,主题赫然写着“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我一下愣了。以至于当很多与会的各主流媒体代表盛赞我为“记者中的杰出代表”、“媒体人的楷模”之类时,我还以为是说的方大曾,没反应过来。感谢中国记协和和新闻单位对于方大曾的纪念和对于我本人工作的肯定,我一定会继续努力。

  8月,在澳门举办了《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繁体字首发式和方大曾遗作展。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还有中央驻澳门联络办的主任李刚,还有外交公署特派员等都出席了。这与2012年方大曾诞生一百年,我邀请方大曾的外甥、摄影史家陈申三个人在央视网做纪念日访谈时,连一个互动网友都没有、非常落寞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记 者:这种巨大落差,可不可以说,缘于《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的强烈社会反响?自2014年底第一版面世后,不到一年时间,就连续印刷了4次,被列入“解放书单”推荐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刊发了书评。书中一代名记方大曾的专业主义与爱国情怀让人感慨,而你坚持15年寻访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方汉奇说你把湮没了七十多年的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摄影记者方大曾推到了历史的前台,让他的名字开始为公众所知晓,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出版此书出于什么初衷?

  冯雪松:寻访方大曾多年的故事,被上海一家出版社知道了,他们于2013年8月约我写这本书,我非常兴奋,于 2014年6月写完。当时出版社谈版税什么的,我在合同上除了写名字和身份证以外,其他都空着让他们填。只要书能出来,就算对这十几年寻访有了一个交待,当时没想太多。

  书出版后,方汉奇先生充分肯定该书及方大曾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把这本书推荐给“中国新闻史年鉴”,希望列入该年鉴。还希望有一天,“方大曾”这个条目能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成为目前108个条目后的第109个。

  之后,新华社约我做关于方大曾的节目,并发出“《方大曾:消失与重现》出版 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浮出水面”的消息,引起强烈社会反响。3月,有全国人大代表陆波先生提案,希望相关部门以官方的名义纪念方大曾。5月25日,中国记协举办座谈会,之后,香港大公报邀请我出席“一份报纸的抗战”论坛,并做了《伟哉大公报 壮哉方大曾》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7月2日发表题为《冯雪松:寻找方大曾 勉励后来人》的专访,央视《等着我》、《朝闻天下》栏目推出关于方大曾的节目。 8月,繁体字版在澳门出版。9月23日,为期两年的“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开始走进校园,首站从清华大学启动。一系列的效应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