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持、果敢、担当书写一生的藏族农民企业家斯那定珠

来源:新华旅游
2015-12-29 12:07:06

用坚持、果敢、担当书写一生的藏族农民企业家斯那定珠

  冬季的巴拉村

  斯那定珠小时候放牧,跑过了巴拉村的许多地方,那神奇的香巴拉佛塔、雪山、冰川、湖泊,给他留下了美妙的印象;那美丽的高山牧场、峡谷、森林、村落,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作为一名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斯那定珠每次想起家乡还深藏在大峡谷、乡亲还过着苦日子,心里就一阵阵不安。

用坚持、果敢、担当书写一生的藏族农民企业家斯那定珠

  

  斯那定珠在修公路现场

  1999年,斯那定珠结合家乡的资源优势,决定修建通村四级公路、创建巴拉格宗公园,以开发旅游来带动家乡人民发展致富。为了做好前期各项工作,他不知在乡、县、州政府以及各级管理部门之间跑了多少次,肩上挎的资料包也烂了好几个。他见到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就说:“我的家乡虽然落后,但是它的美是数不尽的,这是一片神圣的净土。我想通过努力,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把它的美展现给世人,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带领巴拉村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他整整用去一年的时间,才获得政府的立项批复。收到批文后,眼看自己一生的梦想有了良好的开始,他马上就信心百倍地实施开来。他满怀希望地邀请旅游专家进山考察。意外的是,专家们用了8天时间边走边看的结果却是——资源真好,但交通很难,不具备开发条件!斯那定珠急了,“牛脾气”也犯了,他只认一个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家乡是世人向往的人间净土,旅游资源如此丰富,如此绝美,怎能在‘金饭碗’旁饿肚子!”

  斯那定珠没有因此而退缩。景区前期工作长达4年之久。在这难熬的日子里,斯那定珠也曾迷茫、动摇过,但所有的困难与无奈都随风而去。当由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并给予批复实施的好消息传到大峡谷时,这个身高1.82米、体重90多公斤的康巴汉子,流下了激动而辛酸的泪水。

  克服千难万险修通景区公路、架设电线,彻底改善了旅游景区的基础条件,实现了当地老百姓百余年来的通路通电梦想。

  2004年,当斯那定珠决定倾其所有,修筑一条从尼西乡通往巴拉村的公路时,几乎所有的亲戚和朋友都觉得这是件疯得没谱的事。甚至有长辈夸口,如果路修成了,领着全村人给他磕头致谢。悬崖峭壁没有把他吓倒,亲朋好友的阻力也没有让他退却,因他熟知这里的地形地貌,更坚信这段长连接周边4个藏族村落的路,将是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从规划设计、项目招标到工程施工,斯那定珠的心血几乎灌注到了修路的每个细节。他倾尽所有,在修路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他只好找小额信贷公司和亲朋好友借了几百万,还卖掉了多年经营的餐饮企业和五金机械门市及房子,修路的几年时间,他由千万富翁变成了“亿万负翁”。

  2004年9月10日,从214国道通往巴拉村的公路建设开工,但是修路涉及到环境保护和村民利益。斯那定珠一方面苦口婆心与家乡父老商谈如何修路的事情,另一方面与施工队伍就花草树木、溪流河水的保护争论不休。所有的商讨和争论都非常具体,甚至很琐碎,道理说大了就是“舍小家为大家”,但如何协调好各方面利益,他不仅要出钱,更要花时间、精力。他一切只为告诉世人——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山水,同时也要想方设法改变环境、生活和命运。

  在斯那定珠的领导和指挥下,风雨无阻地开山劈峡架桥修路。为了让公路设计科学合理,他多次开车去乡下考察,实地感受、摸索绝壁、深箐、90度急弯处的修路技巧。

  2007年,斯那定珠筹资700余万元,从上桥头214国道架设10千伏输变电线路至巴拉村,全长34.8公里,解决了景区内及沿线岗水、水庄、那浪、巴拉4个村落共60多户人家的生产生活问题。

  2008年元旦节,新年的气象再次赋予巴拉村人新的希望——路通了,电来了,电话也用上了。村民们载歌载舞隆重庆祝,给斯那定珠献上洁白的哈达。激动的村民不停地拉着电灯泡开关,有人打电话给远方的亲人报告这则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一刻,斯那定珠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2009年,在斯那定珠的努力下,继续给巴拉村带来了更加美好的变化。村里的公路主体部分升级为柏油路,到香格里拉县城的时间也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1.5小时。

  做好景区建设项目承包工作,加强公司与村民的合作,大力发展种养殖业,通过培训吸收部分村民进入景区工作,使周边村民收入普遍增长,由之前的每户一两千元,迅速增长到3万元以上。大家劳动致富,盖起了新房,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

  斯那定珠让村民参与到景区建设中来,为他们的经济收入创造了多种渠道。近两年,大项建设项目较多,斯那定珠聘请高级管理人才负责指挥、管理,将200多万元的工程分包给当地村民负责施工,一些在外地打工的青年也跑回家门口上班,既节约了开支、保证了质量,又让村民学到了技术、得到了实惠,每人每年有五六万的收入。他还将景区道路维护工作按段承包给村民,每年给每户发工钱7000元。

  巴拉村搬迁后,斯那定珠租赁村民闲置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每年给每户租金平均1万元;租赁村民的百年老房子恢复原貌,供游客参观,每年给每户租金3000至5000元;扶持村民办养鸡场,景区负责收购,每年每户可赚近五万元,除此之外他还乐于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

  斯那定珠已解决2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眼看不久就能建成景区五星级藏式生态酒店、大型温泉度假中心,将有一批高层管理人才被引进来,还可以解决附近村庄100余人的就业问题,他高兴地说:“如果我一个人富裕那太简单了,但我希望家乡人改变生活,这是让我死而无憾的一项感情投资!我真正的巴拉梦,就是让景区周围的群众都富起来!”

  近几年来,巴拉村民在斯那定珠的支持和帮扶下,相继搬到了峡谷的缓坡地带,家家新楼房,户户新风貌,微型面包车、冰柜、烤箱、太阳能、电脑等一应俱全,村民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一个新的村落,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