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持、果敢、担当书写一生的藏族农民企业家斯那定珠

来源:新华旅游
2015-12-29 12:07:06

  雪山雄鹰,危难之时显身手

  正在斯那定珠对景区的美好未来进行规划,一切正在稳步前进的时候,2013年8.28、8.31地震,致使景区道路、电力、通讯全部中断,所有员工、施工队及50多名游客被困,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当时,在昆明出差的斯那定珠收到地震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赶回香格里拉,带领公司相关人员徒步赶到景区。看着面目全非的景区,斯那定珠来不及考虑自身安危,迅速与救援队一起投入到抗震抢险的工作中去,当天就带领人们打通一条生命通道,救出所有被困人员并设法向家人一一电话报平安。

  被困5天6夜的时间里余震频繁,下雨不断,巨石堵路,救援队迟迟进不来,斯那定珠挺身而出,镇定、果断、科学决策,大胆心细指挥带领400余名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积极组织抗灾自救,艰难解决6天的吃住问题。被困数天后,斯那定珠组织景区员工、施工队员等,冒雨亲自带队动用公司及施工队的装载机、挖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对景区至214线国道的道路由内向外进行抢修,9月5日下午,与救援队抢修的便道相通。当斯那定珠告诉大家,救援队正通往景区的时候,所有人员一片欢呼,激动得热泪眼眶。在斯那定珠的指挥下,400多人井然有序从巴拉村撤回至景区接待中心,坐上救援车踏上回家的路途。

  在送被困人员到县城途中,斯那定珠看到公路受损30多公里,其中严重损毁近18公里,损失近2亿,修复难度跟景区刚开发时差不多,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灾后,斯那定珠并没有就此放弃,他顶着较大的资金压力与社会压力迅速开展了景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历时一年半的时间,投入近亿元的资金完成了景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尤其是重新修建了一条更加宽敞平坦的公路,使附近的几个村庄再次过上了有电、有路、有通讯的生活。

  巴拉格宗景区的开发建设,改变了当地村舍落后封闭的面貌,为当地的村舍解决了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各种问题,在景区开发当中为了更好的保护旅游生态资源,提高巴拉村民的生活质量,在他的帮助下对土地贫瘠、生活不便的巴拉村进行了搬迁,搬至现在的景区附近的河谷地带,水庄成了巴拉村村民的“新村”。在每户建房的过程当中,斯那定珠提供了资金帮助,同时景区的各项建设和旅游活动,为当地的村民经济收入创造了多样渠道,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当地村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可观的改善。

  在物质生活不断富足的同时,斯那定珠关心当地百姓的精神文明建设。公司于2012年底出资免费为景区内水庄村、那浪村挨家挨户安装电信IPTV及固定电话,且使用费用也由公司负责支付。在丰富当地农民业余生活的同时,把新的知识、新信息以及文化及时传播进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为了解决村民和游客看病难的问题,开办了景区医务室,村民与公司员工同等对待,只收药品成本费。村民生病时,他也会伸出援助之手。近几年来,他为村民支付医药费10余万元。

  为了让村民开阔眼界,2011年,他组织全社30户的村民代表,免费到西藏参观学习半个月,去时乘专车观赏香格里拉至拉萨沿途风光,回来乘坐飞机,年长的坐头等舱。藏族村民们从一生神往的圣地拉萨回到香格里拉机场时,个个激动不已,甚至有人欢呼:“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斯那定珠,扎西德勒!”

  如今,斯那定珠为了圆父老乡亲的致富梦,整整奋斗了近40年,他所付出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和感受的。就像千百年前祖先斯那多吉放下一切辗转迁徙,为后代留下了这一片香格里拉的净土一样,斯那定珠也在一步步的为着家乡的致富,为着子孙后代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着。如同祖先斯那多吉谱写了这片神奇俊美的传世英卷,斯那定珠传承了斯那多吉后裔的坚毅与执著,在为家乡父老实现致富的道路上,他将同斯那多吉一样谱写出更为华丽的篇章,让成长在这里的子子孙孙们踩上他的肩膀,去眺望更远更广阔的天地。

  这就是被乡亲们誉为香格里拉大峡谷里的“第二个太阳”——斯那定珠。正如首届迪庆“十大民营经济领军人物”组委会给斯那定珠的颁奖词所言:走出峡谷致富,倾家荡产援乡,他是乡亲们眼中的“傻孩子”;开发地图上缺失的故土,向世人展示巴拉格宗大美,他是同行人眼中的“倔汉子”。践行善、行、学、成,用睿智、坚持和果敢,书写天人传奇!

  上一页1234 上一页123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