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书写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新华社音视频部总编室副主任 李杰 今天距离具体重庆广电集团记者蒋亚、宋昊恩不幸遇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但谈起这两位优秀的媒体同行,我心中仍十分悲痛、惋惜,他们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默默奉献,使我心怀敬意。
虽然并不认识蒋亚、宋昊恩两位记者,但通过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观看他们拍摄的画面,感受到这两位摄像记者对新闻事业深深的热爱和对家乡父老的一片赤子之情。蒋亚一直担任《鸟瞰新重庆》的航拍总摄像师。他常说:“重庆有大美的山山水水,拍不好,对不起家乡父老!”两位记者对拍摄工作的执着,内心的动力源于他们作为记者的神圣使命,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深情。正如当代著名诗人艾青的那句“为什们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如新华社老社长穆青的那句“勿忘人民”,只有心怀大爱、敬业奉献、充满激情,才能创作出经典的名篇佳句,才能拍摄出震撼心灵的画面。
我在新闻战线工作了16个年头,无论是在国庆大阅兵、北京奥运这样的国家盛典,还是在汶川地震、新疆七五事件这样的危险采访环境下,我都遇到了许多勤奋敬业、不知疲倦、不惧危险、深入一线的好记者。他们讴歌各行业的英雄,而他们也是记录历史的幕后英雄。
今天,中国记协给蒋亚、宋昊恩两位记者追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这是对全行业同仁的鼓励。我也想借此机会在三个方面为新闻战线的媒体同行们呼吁。
一、重视人才,更多理解和尊重。在当下不少人追名逐利的浮躁风气下,还有这样一批新闻人坚持着新闻理想,默默无闻,甘当幕后英雄。他们深入采访报道民间疾苦,充当社会良心,这是我们新闻战线上的宝贵财富。希望记协和新闻行业能够多对优秀记者多一些表彰,多一些正面宣传,让社会对优秀记者更多理解和尊重。
二、培养人才,更好适应新形势。新的形势下,互联网、移动媒体行业快速发展,媒体业面临着新的变局,对新闻人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如何让老一代媒体人适应新的职业要求,希望记协以及新闻行业给他们多一些培训和提升机会。
三、珍爱人才,更多健康和保障。新闻媒体人员工作辛苦,作息不规律、常年熬夜带来一系列职业病。比如蒋亚生前就有严重的脊柱炎,还有很多记者不同程度的患有胃病、腰颈椎病、眼疾等等。即使是在北京,在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一线记者仍要在户外拍摄采访。刚才重庆媒体同行介绍了蒋亚、宋昊恩航拍的困难和危险,我在汶川地震的航拍中也有亲身体会,直升机在巴蜀地区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中飞行,危险性确实非常大,我们乘坐的直升机又十分老旧,飞行全靠目测,后来汶川救灾中失事的一架直升机就是同一机型。而且当时我们乘坐的还是运送雷管和炸药的飞机,但是为了赶到新闻现场,我们又有什么选择呢?还有一些记者甚至常年在更为危险的环境中采访,比如新华社就有大量战地记者,他们面临的是真实的枪林弹雨,他们的生命安全保障更值得关注。
我想,如果这些能够得到行业以及社会的重视,两位逝者也会感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