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   分析评论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导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数百项重要改革成果。习近平讲话原文: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有理有节·端午# 端午节,吃啥粽?

”正如江苏某地廉政短信提醒的这样,党员干部必须守住防线,让廉洁清风驻扎在心田,让节日温情的本质回归家庭和亲人。端午节小长假,让我们一起吃廉洁粽、文化粽、爱国粽,筑牢廉洁从政之心;追本溯源,加强文化认同;凝聚共识,形成爱国合力。

有理有节·端午:把准端午“粽心”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处逆境的屈原尚能“忠君爱国”,而今生活优越的我们更要以这样的榜样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社会需要正能量,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呼唤时代正能量,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有理有节·端午# 永远的爱国 永恒的力量

每到端午节,每个中国人不免都要想起屈原。回忆一下端午节的来历,我们心中油然而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那些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的崇敬和怀念。在端午,我们踏青赏景也好,参加划龙舟竞渡也好,在家门前拴上一束艾草以驱邪避难祈求吉祥也好,甚至一家人看着电视、吃着粽子、端起酒杯、讲起故事、吟起诗歌也好,永恒不变的主题还是爱国。

#有理有节·端午# 不止艾粽趋习俗,但效端午话家国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五月,仲夏,阳光日渐炙热,万物蓬勃生长,大街小巷里到处可以嗅到艾草、菖蒲的清香,包粽子、买粽子成了家庭最重要的传统,各式各样的粽子、绿豆糕、雄黄酒开始热销。锣鼓喧天,龙舟竞渡于江河湖泊之上,此起彼伏的赛诗会……一切无不在有声有色有味地传达一个讯息:端午节到了。

有理有节·端午:习近平为“传统文化”代言

千百年来,端午节日与端午文化绵延不绝,既有民俗传统的丰盈,亦有人文情怀的支撑。端午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亡,成了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937年之前,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是日本侵占了东三省,西方列强在中国也有殖民利益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理念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凸显,尤其中国的科技创新被赋予了特殊使命。2016年5月2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全国科学代表大会的三会召开前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

中美经济对话成果:亮点多、“新”意足

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圆满闭幕。可见,中美加强全球治理领域合作,将是双边凝聚共识、合作共赢的新机遇,更是世界经济重返强劲增长之路的希望。(孙立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经济室助理研究员)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  因而,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就成了全国人民特别是科技工作者一个伟大的使命。马克思说得透彻:“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必须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善于融通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

让科技千里马“嗨”起来

5月30日上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现在正面临着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换,而若无这群科技千里马则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嗨”起来。

坚持“两个前进”的改革发展大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改革既要往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一方面,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经验。

李希光:关于党在社交网络上凝聚党心、争取民心的建议

今天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有90.1%的网民则通过手机上网。这是我们党在新闻舆论工作中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