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   分析评论

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意见》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强调通过制度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把建立健全重大制度作为突破口,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各项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细化、完善,今后我们还要制定中长期目标,并根据长远目标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优先行动方案。

网络不能成为诋毁英雄之地

无论如何,英雄人物不该因为不负责任的言论受辱,我们不仅要还英雄一个清白,也要还言论空间一个清朗。英雄是价值的标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英雄敬仰”,这不仅仅是一种内在精神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哲学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不久,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安排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习近平同志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对其作了深刻阐述。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汇聚力量。

两岸“和平之旅”十周年之回顾与展望

2005年4月26日,基于两岸和平、台湾发展的愿景,本人以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身份,接受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率团前往中国大陆参访。检视“和平之旅”的贡献与影响,实具有“结束国共60年来的对立状态”、“缓和台海紧张情势”、“建立国共两党互信基础及沟通管道”、“巩固东亚地区和平”等四大意义:

心灵永远不会失重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十九场侧记  “当我的战友翟志刚用力拉了三次,舱门没有一丝反应,后来才觉得这就是天地的差别。”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在点评时指出,正如景海鹏所讲,在太空中身体会失重,但心灵是永远不会失重的。

外国学者如何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编者按: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很明显,“四个全面”是一个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也会增强中国在新的全球格局下走向繁荣的能力。

新常态下金融体制改革探索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下行压力加大。只有这样,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才能取得成功,经济社会才能持续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才能有更加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张广智:修炼内功与巧借外力

写下这个题目时,蓦然想起一个发生在遥远年代的故事:公元前12世纪,希腊联军攻打小亚细亚的特洛伊,10年不克。在我看来,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既需要依靠内力,也需要借助外力。

盘点中纪委近期放出的10个警句

【编者按】2015全国两会结束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连日来就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国际追赃追逃、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热点话题发表多篇文章,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这也说明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持久战,要横下一条心,保持常抓的韧劲和长抓的耐心,抓出习惯、抓出长效。

以良好的作风抓基层带基层

着力纠治个别领导干部法规意识不牢,凭经验抓基层,靠指示抓基层,想当然抓基层,翻来覆去瞎折腾等倾向。领导干部只有秉公用权、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一心为党、一心为兵,才能赢得基层官兵信任,从而带领大家齐心协力推动部队建设。

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重点是坚持依规治党、依法执政,在法治的轨道上加强自身建设、实现治国理政。健全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畅通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制度通道,使制度的“笼子”越织越紧、越扎越牢,以制度治党的新成效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见证中国的大国领导力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无疑展现了一位大国领导者的智慧和风范,其背后更是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领导力。作为领跑者和规则制定者,中国的大国领导力绝不是霸权式的,而是协商合作式的,不是专横式的,而是开放包容式的。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党的建设从战略高度进行新谋划、新布局,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指导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呈现出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

彻底反省侵略历史才有光明未来

二战后,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殖民地统治的责任进行追究,是东亚地区国际政治的重要课题。村山首相之后的历届日本首相虽然属于不同政党,但在历史问题上,都表示遵守“村山谈话”的原则。

丁德科:“儒行”的现代启示

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中的《儒行》篇,集中记载儒者的德行,被称为儒者的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在今天看来也不无启示。儒者的这种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今天仍然可以结合时代要求大力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