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重庆“智力”几何?

作者:邵以南 来源:新华网
2016-05-09 16:42:34

新华网重庆5月9日电(邵以南)既令人趋之若鹜,又深感千头万绪。成效显著,任重道远——这就是重庆的“智慧旅游”。

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如何实现协调整合?旅游服务、管理、营销智慧化尚有哪些环节亟待破题?“十三五”开局之年,重庆旅游业改革正面临一场“智力”大考。

重庆旅游:踩着“智慧”节奏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重庆旅游业又“火”了一把。

来自重庆市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小长假期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22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6.31%;实现旅游收入70.73亿元,同比增长17.28%。

火车票、机票、酒店、景区门票、出行保险……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提前通过手机和网络搞定出游的一切。

“动动手指就好。不仅能够避免买票时排长队浪费时间,时不时还能得到一些优惠,何乐而不为呢。”从武汉来重庆旅游的杜先生告诉新华网,无论是长线计划,还是说走就走,如今只要有网络,便可使自己的出游尽在掌握。

人在旅途,能“动动手指”的可不只是手机。5月1日,在武隆县仙女山镇游客接待中心内,几位游客正通过大屏“点读机”了解武隆旅游概况——轻轻一点,便可获取自己需要的武隆旅游信息,包括天气预报,景区介绍、线路推荐、特色美食、酒店住宿等等。

全面提升接待服务,武隆从多方面进行了智慧旅游建设。透过武隆景区官网,游客可提前预订景区门票及《印象武隆》演出票,尔后通过自助取票机完成取票,整个过程最多只需20秒,方便又快捷。“尤其在节假日,在线预订门票的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可以彻底免除现场排队购票的烦忧,还能享受一定的优惠。”工作人员介绍。

除此之外,4G信号覆盖、车流量监控、地图导航等都是武隆“智慧旅游” 的建设范畴。仰仗于车流量监控系统,武隆景区指挥中心可及时做出合理决策,以实现合理的分流与控流,确保游客在每个景点都能舒适观光。4G信号覆盖之后,游客即便在天生三硚、龙水峡地缝山谷中,也可轻松与外界联系。

目前,武隆景区已实现WIFI全覆盖,游客到武隆景区内游览时,可轻松将自己的旅行见闻透过网络分享。

前不久,在“2016互联网+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推介会举办地南川,与会者及众多游客也深切感触到当地金佛山-神龙峡景区的“智慧节奏”。

“智慧旅游方面,我们主要有移动大数据系统和微信平台。”据该区旅游局副局长李玉梅介绍,依托移动运营商网络的“南川区游客流量检测系统”,具备了多项实用功能:客源归属地监控模块覆盖全区,能对游客归属地每20分钟进行细分统计,景区可根据游客地域特点采用对应的商业模式,或组织针对性活动;景区客源地分析模块同样全境覆盖,以24小时为单位对景区游客归属地进行详细分析,为前期旅游广告和宣传评估提供参考性依据;而作用于金佛山、神龙峡、山王坪的预警及应急信息模块,则会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和自然灾害预警,给予游客温馨提示及人流疏散。

南川区还开设了“南川旅游”和“金佛山旅游”公众号,除了日常信息推送、门票预定等服务,无论是游客接待中心还是景区内各个景点都有二维码,游客只需扫一扫,便可借助电子导游便捷游览了。

身在重庆主城的巴南区,自去年10月在东温泉、天心寺展开自动语音导游系统试点以来,该系统在上述景区已经全面建成。重庆市旅游协会人士称,这套自动语音导游系统包含7门外语、5种国内地方方言,方便随身携带。游客进入景区后可获得该系统,走到各处景点时,可操作该系统获取相应语音介绍。“游客走到哪手机导游就讲到哪,在重庆率先实现了‘一机在手、走遍景区’的旅游+互联网新模式。”据悉,重庆计划3年内将这套语音导游系统在主城所有景区推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