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频道 > 要闻

外交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

各方应均衡全面有效执行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和联合国签署的黑海粮食运输协议,支持联合国为此发挥重要作用。有关国家应停止对他国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为乌克兰危机降温发挥作用,也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创造条件。2023-02-24 08:12

对内对外两手抓 中国经济展现硬实力

中国贸促会2月22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介绍,近日,中国贸促会对390多家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进行调研,结果显示,98.2%的受访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抱有信心。2023-02-24 07:45

商务部:我国将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是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的重要举措。”她说,2022年全国支持升级改造878家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12家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增冷库库容96万吨;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2023-02-24 07:40

稳投资畅物流,交通大动脉更加强劲

2月23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副部长徐成光介绍“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有关情况。2023-02-24 07:30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货物超1500万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以来,中老铁路运输跨境货物60多万吨,其中,进口货物51万吨,同比增长5倍。位于中老边境的中老铁路磨憨站,是我国通往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铁路口岸。2023-02-24 07:10

科幻产业发展观察:中国科幻如何“走”出去?

近段时间,《流浪地球2》《三体》等影视作品在网络上引发持续关注,主打中国题材、展现中国想象和中国文化的科幻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认可,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注入了信心和活力。正如《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所言,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是中国科幻存在和发展的土壤。2023-02-24 07:00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习近平强调加强基础研究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2023-02-23 21:26

肯尼亚工程师:“学习汉语让我出类拔萃”

工程测量员萨拉·基普肯博伊(化名)说,她在一处建筑工地与中国人共事5年,意识到很多肯尼亚人正在拥抱汉语。2023-02-23 20:52

两办印发意见: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2023-02-23 20:52

美国两党又“互掐”,脱轨的不止“毒列车”

美国俄亥俄州货运列车脱轨事故引发的灾难还在持续发酵,美国政客却又玩起了“甩锅推责”的老把戏。2023-02-23 20:51

文脉永续——习近平与福州三坊七巷的故事

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古街古城保护,对历史文化葆有深厚感情。“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话语间传递着习近平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一以贯之的关注与思考。2023-02-23 20:37

美国贫富分化持续恶化的事实真相

美国既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贫富分化最为严重的西方国家,长期走不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困局。2023-02-23 20:36

攻坚克难 中国智慧创造奇迹

我国新一代高性能超大型集装箱船出江试航  2月21日上午,我国建造的新一代高性能超大型集装箱船,在长江引航中心5名引航员的引领下,从江苏南通出江试航。2023-02-23 20:35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丨徐星:完善科学类博物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云南大学教授徐星,一直持续关注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走访调研中,徐星发现,民营自然科学博物馆规模大小不一,地理位置灵活,展陈形式更贴近公众,但也存在专业人才少、展陈内容科学性有所欠缺等问题。2023-02-23 20:33

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精神,接纳了马克思主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2023-02-23 19:53

多彩贵州 春潮涌动“闹”春耕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连日来,多彩贵州春潮涌动。保障物资、农机检修、科技育苗、农机耕地等各项备春耕工作,放眼田野,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2023-02-23 19:53

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绿色革命”,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稳扎稳打。我们要锚定长远目标,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持续推进能源电力转型升级,一步一个脚印,共创绿色发展的美好未来。2023-02-23 17:41

学习语丨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文中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02-23 17:38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在京举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2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出席会议。2023-02-23 16:54

时政微纪录片《诺言》

一名少年离家踏上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他在心中立下一个诺言几十年来,从未动摇,从小小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2023-02-23 16:08

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宣传片发布

2月25日,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将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2023-02-23 16:06

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

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2023-02-23 15:57

横穿中国!带你认识一位大漠“独行侠”

交通运输部最近一次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道路货运行业1728万货车司机完成了全社会货运量的74%和周转量的31%。今天,我们带你从新疆出发,横穿中国,认识一位大漠“独行侠”。2023-02-23 15:35

春耕备耕有序推进 基层农资经营网点遍布全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并强调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四川省绵阳三台县种植大户 刘平:每两行玉米之间留了个预留行,来套种大豆,五月份开始种大豆,玉米现在套种大豆,一亩要多增加可能400元左右。2023-02-23 15:35

加强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2023-02-23 10:53

|<< 上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