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度”推动中国白俄罗斯互利合作——中国青年的海外奋斗故事

“中国速度”推动中国白俄罗斯互利合作——中国青年的海外奋斗故事 胡海华所说的这座工厂,是中国潍柴集团与白俄罗斯马兹集团共建的合资公司马兹潍柴有限公司柴油发动机生产厂,位于中白工业园核心区。

“中国速度”推动中国白俄罗斯互利合作——中国青年的海外奋斗故事

来源:新华网 2019-05-28 16: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明斯克5月28日电 通讯:“中国速度”推动中国白俄罗斯互利合作——中国青年的海外奋斗故事

新华社记者魏忠杰 李佳

“这座中白合资的柴油发动机生产厂在短时间内完成建厂,在项目实施中我们用行动诠释了‘中国速度’。”37岁的马兹潍柴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海华说。

胡海华所说的这座工厂,是中国潍柴集团与白俄罗斯马兹集团共建的合资公司马兹潍柴有限公司柴油发动机生产厂,位于中白工业园核心区。工厂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自去年4月动工到11月试投产,仅用不足8个月时间。这样的“中国速度”,让白俄罗斯方面赞叹不已。

工厂快速建设的背后,是胡海华所在青年团队的奋斗故事。

2016年9月,在中白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潍柴集团与白方签署合作生产发动机备忘录。为实施这一合作项目,胡海华按照公司安排于2017年2月到白俄罗斯洽谈合作建厂事宜。

到白俄罗斯工作之前,胡海华已经在潍柴集团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2017年9月,马兹潍柴有限公司成立。双方约定,合资公司成立后应于第二年3月动工建厂并于11月具备投产能力。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任务,刚刚被任命为合资公司总经理的胡海华顿时倍感“压力山大”。

“公司成立后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白俄罗斯对各方面都有详细的制度要求,公司成立后正式运营起来确实很不容易。”胡海华说,为了推动项目落实,自己带领临时团队加班加点,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一个多月后,公司完成与中白工业园管委会的谈判入驻园区,并于2018年年初完成新工厂的设计与工程招标。

在工厂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遇到影响施工的各种不利因素,无论施工单位还是白方合作伙伴都对工厂能如期建成表示怀疑。为了加快项目实施,胡海华与承担项目施工的中国公司想方设法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胡海华说,为了在8个月时间内达到建厂投产的目标,公司的中方员工们每天都自觉加班,甚至感染了公司的白方员工一起加班加点,共同推动项目的落实。

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柴油发动机生产厂如期落成。在落成仪式上,胡海华激动地说:“我们用不到8个月的时间,建成工厂并使其具备批量试生产的能力,创造了一个奇迹!”

新工厂生产的柴油发动机,将率先安装在白俄罗斯马兹集团生产的各类汽车上,解决了这个东欧国家汽车行业长期依赖进口发动机的问题,将提高白俄罗斯生产的各类车辆的市场竞争力。正因如此,这一项目受到白俄罗斯工业部的高度评价。

虽然经历了诸多意料之外的困难,但能够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在白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并领导团队完成项目建设,以“中国速度”推动中白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的互利合作,令胡海华非常自豪。“这是我们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

(魏忠杰 李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