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从“水患”到“水安全” 莆田木兰溪谱写“人水和谐”生态新图景

木兰溪治理正是以“为民治水”为宗旨,推动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自1999年以来,莆田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美丽河湖】从“水患”到“水安全” 莆田木兰溪谱写“人水和谐”生态新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0-15 08:5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0-15 08: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福建莆田的木兰溪是一条土生土长的莆田河,它发端于戴云山脉,全长105公里,一路从仙游自西北向东汇入兴化湾。在木兰溪治理前,每逢夏季遇到台风暴雨,上游河水暴涨,而河道弯曲、断面狭窄的下游入海口受海水涨潮倒灌,两股水流同时发难,低洼地区每年汛期必定被淹。资料显示,过去的木兰溪平均每十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四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小灾年年有。莆田还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雨下仙游东西乡,水淹莆田南北洋”。

位于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的木兰陂,是全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中国日报网 许聃摄

1999年,9914号台风将木兰溪变成了灾难之河,莆田全域受灾情况非常严重,倒塌房屋近6万间,被淹农田45万亩,3万群众寄居他乡,2万学生被迫停课。同时,位于木兰坡下游的兴化平原,俗称南北洋平原,是福建的第三大平原,也是整个莆田文化的发源地。保住兴化平原就意味着保住了莆田的乡愁,因此木兰溪治理迫在眉睫。自那时起,莆田正式拉开了治理木兰溪“千年水患”的序幕。

据莆田水利局讲解员黄地培介绍,木兰溪全长只有105公里,但它的天然落差达到784米,按照水利数据统计,只要仙游的东西乡片区降雨量超过一千流量,洪峰六个小时便会到达下游地区。而木兰溪下游平原河道非常狭窄,还有九曲二十二湾,因此行洪能力非常差。

在治水过程中,莆田始终坚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在实现“水安全”的同时实现综合治理。在面对传统“裁弯取直”对生态环境会产生较大破坏的争议下,莆田采取了“改道不改水”的策略,将原先河道“裁弯取直”增大行洪量的同时,将原始河道水面最大限度保留,并将旧河道弯曲度最大的地方进行河道拓宽,形成城市内湖——玉湖,作为景观及蓄洪区。在未来规划中,围绕玉湖莆田还将结合湖心周围的公共绿地,作为片区的中心公园,同时建设“两馆一宫”(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实现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造福于民。

玉湖新城规划示意图。

“自1999年到2011年,是木兰溪治理的第一阶段——解决水患与生存问题,主要任务是木兰溪下游城区堤岸建设与排涝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我们的堤岸是两米的超高设计,整个城区都是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黄地培自豪地说。

木兰溪沿线景观。中国日报网 许聃摄

木兰溪治理正是以“为民治水”为宗旨,推动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自1999年以来,莆田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在治理中,充分尊重自然、科学治水,提出“改道不改水”,既提升了生态系统能力,又丰富了城市内涵。历经近20年的坚持不懈,莆田不仅彻底结束了福建全省设区市中唯一的“洪水不设防城市”的历史,更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

(许聃)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