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探访湖北南水北调移民的新生活

题: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探访湖北南水北调移民的新生活 记者从十堰市水利工程移民服务中心了解到,在全市18.2万南水北调移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万人,如今他们已经全部脱贫。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探访湖北南水北调移民的新生活

来源:新华网 2019-12-29 17: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武汉12月29日电 题: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探访湖北南水北调移民的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李伟

“以前没这个条件,现在天天没事干,画着玩。”年逾七旬的陈良佩在家门口晒着太阳,正有模有样地绘画。原来,从小爱好舞文弄墨的他,这几年跟着电视学起了绘画,还把小孙女用剩的画笔,利用了起来。

陈良佩是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卧龙岗社区的一名普通移民,前几年因心脏疾病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他享受到系列健康扶贫政策。儿子儿媳在周边务工,一家的人均年收入已达9000元,今年全家成功脱贫。

卧龙岗社区安置了南水北调移民184户850人,2012年他们告别舒家沟村旧居,开始新的生活。走在安置社区,只见每栋移民安置小楼宽敞整洁,家家还配有一个小车库,门前的小菜园里种着当季小菜。6000多平方米的社区文化广场更是气派,社区篮球场、LED电子屏、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清洁垃圾桶等一应俱全。

“虽然我们是农民,但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市民差。”谈起移民后的生活,村民李秀文快人快语。拥有两层超200平方米小洋楼的他,有自豪的理由:安置点房屋规划整齐,道路宽阔整洁,卫生室、幼儿园、超市齐全。184户原先靠土地吃饭的移民将430亩田流转给光伏农业产业园,如今,村民们在太阳能电板下种植起草莓和油牡丹。

柳陂镇移民站长刘运告诉记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后,利用移民安置点宅基地的弃土回填,再将淹没线下原农用地表层沃土覆盖其上实施移土培肥,回填造地719.3亩,有效破解了移民生产安置难题。

如今,每天清早,不少十堰城区市民开车来买菜,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每逢周末,村里更是不乏来休闲娱乐、生态采摘的游客。为了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移民安置点还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卧龙岗污水处理厂1座,实现了雨污分流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柳陂镇镇长何统林告诉记者,当地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机遇,突出抓好卧龙岗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治理、产业建设、社区管理等工作,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移民示范区的核心区。

“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有机蔬菜和生态旅游观光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卧龙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启兵感慨,村民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记者从十堰市水利工程移民服务中心了解到,在全市18.2万南水北调移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万人,如今他们已经全部脱贫。

卧龙岗社区文化广场前,南水北调大移民雕像群呈阶梯式落差布局,移民人物和动植物造型栩栩如生,反映出移民们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拾级而上,最后三个少年欢快地奔向美好未来的场景,寓意着希望。如今,这一寓意构想正成为现实,见证着移民们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

(李伟)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