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村庄美了,腰包鼓了——紫溪彝村的美丽蜕变

31岁的张志华是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村民,她在自家翻新过的院落里经营着农家乐,旅游旺季时,一天从早忙到晚。如今的紫溪彝村,村庄道路宽敞平整、村里村外干净整洁、屋前路旁果木蔬菜郁郁葱葱,彝族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新春走基层】村庄美了,腰包鼓了——紫溪彝村的美丽蜕变

来源:新华网 2020-01-06 11: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图为航拍紫溪彝村。

  新华网昆明1月23日电(罗春明 赵普凡)31岁的张志华是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村民,她在自家翻新过的院落里经营着农家乐,旅游旺季时,一天从早忙到晚。

  “当时村里动员改造旧房开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但我们不太敢相信。”2013年,面对村干部们描绘的图景,张志华却颇为犹豫,甚至将已经进驻的施工队“轰”出了家门。几经动员,她才将信将疑地同意了旧房改造。

  如今,看着自家和村庄的新貌,张志华感慨不已,“想不到规划的旅游村变成了现实;想不到彝族同胞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想不到干部帮扶落到了实处。”

  张志华的“三个想不到”,也是当地村民近年来最大的感受。紫溪彝村是一个20年历经两次搬迁的彝族村,昔日的村庄房屋破旧、人畜混居,特别一到雨季,房屋通风漏雨,到处泥塘粪便,污水横流,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图为张志华(左)与母亲在自家农家乐门前。

  为改变脏乱差的村容村貌,2013年起,紫溪彝村开始全面实施美丽新村建设。“建设初期就按照文化旅游新农村来建设,水电路、绿化、污水处理等一并考虑。”紫溪镇镇长刘应平说,当时不少村民觉得规划超前,这么美丽的乡村不可能做到。

  张志华和村民们的“三个想不到”如今都变成了现实。紫溪彝村村庄建设既突出特色民居建设,又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实现了家家户户人畜分离、雨污分流、垃圾统运。同时,该村还全面实施“四治一改一拆一增”及“七改三清”行动。2013年,50户搬迁户建起了崭新的彝族民居,34户实施民居提升改造全部完成,次年春节前全部搬入了新居。

图为紫溪彝村一位村民在打扫村道。

  优良的人居环境也成为彝村的重要生产力。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与乡村旅游及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成为紫溪彝村打造产业新村、生态新村、旅游新村,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举措。

  刘应平说,为促进“旅游促环境、环境提旅游”,紫溪彝村探索“党建+乡村旅游”“支部+合作社+农户”“旅游协会+支部+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旅游发展运营模式,重点引进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养生、特色种养殖专业户和企业兴办特色旅游项目。2018年紫溪彝村被云南省评为旅游特色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图为紫溪彝村整洁的村道。

  目前,紫溪彝村乡村旅游农家乐已发展到28家,彝家客栈8家,还引进了滑草场、紫溪康养小镇、松毛长街宴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彝族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能挣钱。

  如今的紫溪彝村,村庄道路宽敞平整、村里村外干净整洁、屋前路旁果木蔬菜郁郁葱葱,彝族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8年,紫溪彝村全年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万余元,实现户均收入9.98万元。紫溪彝村已从贫苦落后的小山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完)

(罗春明 赵普凡)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