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读 | 山西行首提环保“四治” 习近平生态足迹背后有深意

来源:央视网    2020-05-14 19:36
来源: 央视网
2020-05-14 19: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山海经》云:“管涔之山,汾水出焉。”

在管涔山脉楼山下,一股泉水汩汩不绝,开始了700余公里的流淌,滋润着三晋大地。

5月12日,正在山西太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听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综合治理、流域生态修复等情况汇报。

按照三年前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的要求,太原市先后启动治理工程,三晋儿女的母亲河正逐步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愿景。

眼前的汾河清水复流,再现碧波荡漾的大河风光。沿岸绿树葱郁,宛如一条条绿色长廊。习近平沿河岸边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建设等情况,对太原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巨变表示欣慰。

他进一步要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

“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的环保“四治”要求,是习近平在此次山西考察中首次提出的。环保“四治”既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延续,同时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具体诠释。环保“四治”不仅是对太原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对现代化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综合要求。

两个多月内,接连四次出京考察,从决胜之地武汉到浙江安吉余村和西溪湿地,再到陕西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至此次快节奏的山西之行,习近平均高度关注生态环境和城市综合治理的相关话题。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以贯之关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从“两山论”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贯穿始终的生态理念,均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曾在2014年3月7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一个和谐平衡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关乎人民群众最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在接连四次出京考察中始终关注生态治理、人居环境,处处体现着对人民福祉的关切,对全面小康成色的重视。

正如总书记考察时对人民的美好祝愿:“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