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草鞋书记”筑起绿色丰碑

1985年,昌宁县金华乡遭受严重水灾,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立即开会提议暂停在建的地委办公大楼,把资金用来救灾。1988年,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带领群众历尽艰辛义务植树造林。

杨善洲:“草鞋书记”筑起绿色丰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0-05-15 12: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杨善洲像 新华社发

“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这是杨善洲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杨善洲退休后回到家乡云南施甸植树造林,在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筑起一片绿洲。

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云南省施甸县委书记、保山地委书记等职。他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下乡时常把锄头带在身边,还喜欢戴草帽、穿草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

1985年,昌宁县金华乡遭受严重水灾,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立即开会提议暂停在建的地委办公大楼,把资金用来救灾。有些同志有意见,杨善洲反问:“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受苦,我们却悠闲地坐在富丽堂皇的大楼里,你不觉得有愧吗?”

在职期间,杨善洲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

1988年,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带领群众历尽艰辛义务植树造林。22载辛勤耕耘,杨善洲带着干部群众,植树造林5.6万亩。他还带领大家修建林区公路1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4公里多,让大亮山附近的群众过上通路通电的生活。

2009年4月,杨善洲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

2010年10月10日,杨善洲因病逝世。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杨善洲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林碧锋)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