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舆论生态深刻变革,网络媒体如何通过正能量传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构建更加和谐清朗、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11月24日,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内容论坛在广州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传播:塑造价值”主题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和实践。
刘健 (新华网董事长、总裁)
全媒体时代,网络传播迅猛变革,要求我们加快探索新路径、构建新范式,把坚守人民情怀、践行群众路线作为永恒的价值底色,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借此机会,我分享三点体会。
第一, 价值附载于优质内容之上,我们要贴近需求,着力生产网民喜爱的内容。内容创新是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根本。做好网上宣传,必须着力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特别是要增强讲故事的能力,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提升内容的吸引力、感召力、说服力。
第二, 价值塑造于传播互动之中,我们要延伸触角,切实加强与网民的密切联系。人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我们的传播触角、覆盖半径就要延伸到哪里。我们深知,对媒体来说,没有渠道就没有到达,没有到达就产生不了影响。必须构建立体多维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强化与广大网民的紧密连接。
第三,价值因同心同行而放大,我们要激活源头,广泛聚集正能量生产的强大力量。我们身处全员媒体、人人传播的时代,无论是政府高校,还是普通网民,都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方,而是信息生产参与方。正能量的源头活水和生机活力从何而来?就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因此,主流媒体应当秉持开放理念,汇聚广泛力量参与到新闻信息生产传播之中。
申展利(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
应急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特别是重大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为更好应对突发事件,我们愿与各大媒体平台携手努力。
让权威信息直抵真相。网上信息海量混杂,特别是灾害事故发生后,各种消息瞬间齐聚,公众无法辨别真伪。政府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公布权威消息,动态发布救援进展,及时公开调查结果;网络媒体亦应认真核实消息来源,压缩虚假消息和谣言的生存空间。
让网络精品引领主流。网上内容生产有高原,也还需要有更多高峰。在应急响应期间,政府的调度指挥、临场决策,救援队伍的赴汤蹈火,群众的相互依存、自救互救,是制度优越性的彰显,是主流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人性的光辉和对生命的礼赞。我们期待与各大媒体平台合作,联合打造具有信息含量、情感质量、价值重量的新媒体产品。
让理性观点凝聚共识。互联网是观点的集散地,思想在这里碰撞,价值在这里比拼,在重大灾害和复杂灾情面前,各种观点在网上激烈碰撞。我们期待与各大媒体平台携手努力,倡导科学精神,呼唤理性表达。多一些科学分析、专业解读,少一些跟风起哄、情绪宣泄;多一些人文情怀、人间大爱,少一些贩卖悲情、消费灾难。
李长喜(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任)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类谣言在网上传播扩散,严重损害网民权益、污染网络环境。整治网络谣言乱象,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心声。
为回应社会关切、打击网络谣言,我们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打击造谣传谣行为。二是打造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三是注重“走出去”,积极通过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论坛等多种渠道,就网络谣言治理加强国际对话交流。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谣言共治”分论坛上,13个国家地区的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商网络谣言治理方案,形成治理共识。
当前,新技术的发展给辟谣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辟谣工作机制,推进治理创新:一是强化统筹,推动网络辟谣机制化建设;二是协调联动,实现全网辟谣“一盘棋”;三是推出精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丁伟(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网络阵地,作为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是时代之需、使命所在。结合人民日报新媒体在传递主流价值、做好正能量传播方面的实践,我有六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用户是互联网内容生产的思维原点。回应并满足用户的多维需求,可以从信息、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出发。传递信息,就是要真材实料;传递情感,就是要真情实感;表达观点,就是要真知灼见。
第二,有互动才有传播。社交媒体时代,信息在到达用户之时,真正的传播才刚刚开始。每一个“点赞”和“拍砖”,都是反馈;每一个转发和跟帖,都是态度。所以,好的产品一定是“留白”的,这个“白”就是要留给用户。
第三,努力年轻态,和年轻人玩到一块。会玩,一方面体现为创新、创意,表达新、形式新,带给用户不一样的体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年轻人行为特征、互动心理的敏锐感知。
第四,为装满“内容套路”的脑子装上技术思维的“代码”。技术驱动着媒体演进,为我们的内容创新提供支撑,也为我们的创意抵达用户提供桥梁。很多时候,一些爆款产品的实质就是“创意+技术”。
第五,开放合作,善借外力,以互补实现共赢。传播主体日趋多元,内容生态不断丰富,好产品对技术实力、平台流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开放合作、善借外力,爆款产品才能源源不断,传播效果才能达到最大最优。
第六,拓展场景,做好关系传播。面对“万众皆媒、万物皆媒”,屏屏可传播、处处皆入口的新形势,媒体必须从渠道传播转向场景传播,从单纯发布资讯转为提供集多种消费场景于一体的综合服务。
陈勇(腾讯公司副总裁)
2012年末,“正能量”入选年度网络流行语,代表了人们对积极进取、美好向上的认同和期盼。近十年来,媒体融合加速推进,全媒体的传播技术和内容创新精彩纷呈,为正能量传播注入了澎湃动力。今天我想分享三点助力正能量传播的体会。
第一,要紧贴时代命题,为正能量引源头活水。时代的变迁、当下的奋斗,是创造精品内容的最好题材。大流量要从大时代中孕育。今年,我们聚焦建党百年主题,和多家媒体合作打造了微电影《在场》、互动游戏《闪闪岁月 红星穿越》等一批“内容破界、点击破亿、传播破圈”的项目。这样的流量,是民心的汇聚、时代的回响。
第二,要创新连接形态,助推正能量百花齐放。如果说流量是枝叶,那么连接就是根系。大流量要在大连接中生长。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内容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形态,不断丰富连接场景,才能推动正能量的流量生态不断壮大。
第三,要增进价值依归,汇聚“善流”传播美好。大流量要以大价值为依归,用正能量传播助力美好生活。今年,腾讯把社会价值上升到公司战略高度,在数字适老、未成年人保护、公益、传统文化等领域加大投入,用技术和产品汇聚“善流”。这些产品和能力创新,也是流量的开放与共享。我们期待通过这种开放,不断探寻正能量传播的新可能。
张维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中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居全球第一。我们在全媒体时代做的种种探索,都具有全球意义。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开辟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新天地、新形式;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放任自流,就会出现谣言四起等乱象。
中国在互联网治理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经验。首先,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其次,在中国模式下,我们比西方更好地解决了他们面临的诸如假新闻泛滥等问题。
就如何把网络建设得更好,我总结了三点:国际眼光、原创研究、一流产品。国际眼光就是精准把握西方、外部世界;原创研究就是扎扎实实、不回避任何问题进行研究;一流产品就是向受众提供有品质、有温度、有思想、经得起国际比较的产品,不负人民群众的期待。
陈睿(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
到今年,B站已经成立12年了,但B站仍然是一个年轻人聚集的平台。B站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B站月活用户同比增长35%,达2.67亿,其中86%用户在35岁以下。B站的UP主大部分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去年我们用四个词来形容B站的UP主:年轻、有才华、有创意、正能量。目前B站的UP主每个月会创作超过1000万个视频,其中90%是原创视频。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复兴的工作重点在于年轻人,传统文化要让年轻人演绎和参与,这样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现在B站上有超过200万个中国风作品,在过去一年,观看此类视频的用户达1.36亿。B站自己也会制作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作品,比如《花好月圆夜》、评分达9.5分的《舞千年》。
视频化将是一个巨大的潮流,未来90%以上的内容都将以视频形态呈现。我相信,中国未来会有上千万的视频创作者,而这些创作者将创作出最精品的内容。
刘海陵(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羊城晚报一直坚守内容生产不动摇,坚持把正能量报道做精做活。
坚守内容生产的优势,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和新媒体产品品质的动力。几十年来,羊城晚报不停探索,坚持办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生报、文化报,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中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坚持文化立报,以弘扬岭南传统文化为己任。羊城晚报自觉将“文化”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开拓、外引内联,注入丰富文化资源,以“新闻为眼、文化为脉”为理念,携手历史文化名城惠州市,打造《惠州文脉》全媒体周刊,目前,《惠州文脉》已成为惠州一张闪亮的文化新名片。
大力拓展“新闻+服务”,助农扶贫。羊城晚报加强与外部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新闻+服务”运营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助推“粤字号”优质农产品顺利“出山”。2020年,在荔枝市场营销行动的引领下,广东荔枝产量较前年增产 66.6%,全年总产值超过180亿元,首次实现了量价齐升。
(文字来源:《网络传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