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加智慧畅通的快递服务体系,助力我国经济发展

构建更加智慧畅通的快递服务体系,助力我国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22 14: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恢复发展期,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提出,是为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需要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为了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打破行政区划和地方保护等人为阻碍,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因此,首先要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流通体系。而快递业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要素资源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产和消费环节起到先导性作用。快递服务业既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我国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如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43670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快递业务收入为10332.3亿元,同比增长17.5%,快递业务收入占GDP比重为0.90%,年增速是GDP的2.16倍。通过提升快递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促进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社会经济循环,能够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助力我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目前,我国快递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式正从低端粗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存在着快递服务网络不完善、规模效益不平衡、信息化程度和效能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因此,应当构建更加智慧畅通的快递服务体系,助力我国经济发展。

完善快递服务网络。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完善快递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快递运输效能、提升快递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快冷链快递体系构建,建设全国可达的高效快递服务网络。一是完善快递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利用乡村公共资源,深入布局乡村快递综合服务点;加强公用型城市配送节点和社区配送设施建设;鼓励快递企业建立城乡畅通的快递配送网络,畅通城乡之间的快递物流衔接。二是提高快递运输效能。优化公铁空等运输方式,升级公路运输能力、提高航空快递运力、加强高铁快递发展,提升多式联运衔接能力,提高整体运输效能;协调快递配送时间频次,合理规划快递配送交通网,打通快递配送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中的阻碍。三是提升快递智能化发展水平。鼓励快递企业加强新技术的创新研发;提高在仓储、运输、分拣、配送全流程和多场景的智能化设备应用程度;构建更加安全完善的大数据信息平台,促进多方信息共享,运用技术提高快递服务的整体效率并降低成本。四是加快冷链快递体系构建,引导快递企业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农产品优势产区等建设区域分拨中心,提升冷链运力、冷链设备设施和末端冷链寄递能力;鼓励快递企业在田间地头建设预冷、分拣和仓储等冷链设施,降低产品损坏,提升产品流通效益。除此之外,积极发挥民营快递企业的主体作用,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指导原则下,通过政策支持,加强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企业间合作,鼓励民营快递企业参与快递服务网络的建设。

加强快递服务应急能力。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具有时间的紧急性、信息的不确定性、物流的非标准性、救灾的弱经济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应对突发事件,应当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快递服务企业的作用,加快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专业能力。因此,应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快递服务企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督促快递服务企业建立应急保障队伍,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应急管理意识和水平,提升应急服务能力;完善快递服务行业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将行业的部分寄递运输设备、人员和基础设施等纳入中央和地方的应急保障范围当中。

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为加快商品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流通,加速资源转化,快递企业应当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场景、增强产业间协同发展。首先,加强快递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创新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其次,拓展快递企业的服务范围,推进快递企业服务场景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最后,应当与制造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密切合作关系,深入制造企业设计、生产、仓储、运输等全过程,提供专业化供应链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探索新发展模式,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傅少川,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璐,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