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推动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
曲莹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2021 年5月27 日,在中国日报创刊4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并对中国日报提出殷切期望: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把握大局大势,创新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建设高素质队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更好介绍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成就,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促进中国和世界交流沟通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国际传播、媒体融合等重要论述及对中国日报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日报作为国家英文日报和国际传播主力军,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对外宣介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大党领袖、大国领袖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交流沟通,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职责使命。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党中央部署要求,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奋力推动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
一、把握大局大势,增强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国日报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能力,致力于在变局中开新局,积极履行好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
心怀“国之大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正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到行动上,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我国不断提升的大国地位相适应,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国际舆论场上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立足“两个大局”。把握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俄乌冲突交织叠加,正给国际政治格局和世界秩序带来深远影响。美西方在俄乌冲突中所采取的舆论领域极限施压甚至突破底线的“封号”“堵路”等做法,让世界再次认清了他们的真实面目和“双标”习性,凸显了国际舆论斗争愈发复杂激烈,也给我们的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适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保持定力、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
牢记“职责使命”。中国日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球发行的国家级英文报纸,一直秉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宗旨,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介中国改革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将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增进中外沟通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发展与安全,把主动宣介、积极阐释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相结合,从地理布局、渠道布局、技术布局等方面推进战略传播体系建设,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全媒体格局拓展和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主动宣介阐释效能,从战略、战争、战役、战斗等不同层面谋划国际舆论斗争,不断提高国际话语声量,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二、创新话语体系,向世界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总纲领,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发展道路、认识中国发展方向的“金钥匙”。中国日报坚持把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和形象的对外宣介作为“引领工程”和首要任务,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突出重中之重,聚焦创新核心报道。完善核心报道机制,整合全社优质资源,锻造核心报道团队,在更高水平上建设《学习时代》英文融媒专题专栏,打造《习近平名言金句》《英语学“习”》等精品栏目。2021 年全平台共发布“核心报道”3 万余篇,在高质量传播中有效向全球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大党大国和世界级领袖的形象魅力和气度风范。全力做好总书记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报道,把中国话语转化为海外受众易于理解的理论解析、新闻呈现和国际化表达。《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等稿件被国际主流媒体广泛转载。“习近平讲党史”系列短视频全球传播量超4000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解读报道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深化学习教育,聚力做好建党百年报道。2021 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庆祝建党百年为主线,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阐释,加强议题设置,全平台刊发相关报道近18000 篇。24 版全彩专刊、“百张海报迎百年”、视频《词解中国:中国道路》等产品和《100 秒100 年》等栏目,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意性地解读党的“成功密码”,其中,“七一”当天推出的24 个版全彩专刊荣获世界新闻设计大奖。在嘉兴举办“从红船走来: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人民政党”新时代大讲堂,彰显“中国共产党是最成功的政党”。通过旗下传播型智库“中国观察智库”,充分发挥各国政要高端撰稿人队伍优势,推出“海外政要看建党百年”系列署名言论。系列视频《求索:美国共产党员的中国行》以美籍记者、美国共产党员的视角,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伟业,传播量超4500 万,入选“庆祝建党百年融创报道”的十大“精品案例”。
精心设置议题,聚势推进党的二十大报道。2022年以来,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以“十年改变中国”视角,深入推进“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报道,积极开展“伟大变革”“领航中国新时代”“老区新貌”等全媒体报道,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推出“二十大二十问”系列科普动画第一期《党的二十大代表怎么选?》,围绕国际关切做好回应解答。《领航中国新时代》栏目对话权威专家和各界人士,已发布“党风廉政”“生态文明”等产品。《大美中国》选取神州大地十余处世界文化遗产,每月推出一期精美四联版,同步上线短视频和新媒体产品。其中,讲述石窟寺的《老祖宗的神仙审美,每一个局部都能拿来当壁纸》引起境内外网友热烈反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阐释其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在创新话语表达和叙事方法上下功夫,在创新视觉语言和呈现方式上下功夫,在创新传播渠道和运营模式上下功夫,实现全媒体核心报道的迭代升级,切实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不断增进国际受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认同。
三、升级叙事体系,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日报创新叙事平台、叙事手段、叙事框架、叙事模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用“小故事”反映“大主题”、“小切口”反映“大时代”,诠释好新时代中国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
向未来:建多元化平台服务“大外宣”。一是壮大外宣合力。支持中央国家部门、地方、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传播平台建设,运营好中国对外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在支持运营好国务院、全国政协英文网同时,建设运营中国人大网英文版,运营好200 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新媒体账号体系。二是构建品牌论坛活动体系。举办多场“亚洲领袖圆桌论坛”、“一带一路”媒体线上研讨活动、RCEP 区域发展媒体智库论坛、中俄网络媒体论坛、“2021 大湾区论坛”等活动。三是以重大活动为契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做好北京冬奥会全媒体报道,承办《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英文会刊》,在履行出版“双奥会刊”使命中,传播好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景况。英文会刊以其匠心独运的编排、精美绝伦的版面、用心用情的内容,受到包括国际奥委会、各国代表团、运动员、境外记者和多国驻华大使在内的国际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都精彩:用普通人故事展示中国精神。打造《普通人的奋斗》《平凡英雄》《中国温度》《秀美中国》等融媒体专栏和《做一天朋友》等社会观察系列纪录片,坚持用平视视角,以讲好中国人的日常“小故事”向海外展现一个真实的、温暖的、正能量的中国社会。其中,视频《舞狮艺术:精湛表演背后是千锤百炼》展示中国充满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传播量达3500 万;视频《平民英雄:地震瞬间,理发师用身体保护孩子》展现普通中国人胸怀大爱的高尚品质,传播量达3800万;《一乡一品》等微纪录片用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故事,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传播量超1000 万。
没想到:从外国人视角发现多彩中国。在升级外国“小哥”“小妹”等“借嘴说话”品牌栏目的同时,创办《中国让我没想到》留学生视频栏目,以在华外国留学生为叙事主体、以海外“Z世代”为主要目标受众,促进中外青年民心相通。创办“跨国公司CEO :与中国共赢”论坛,用生动案例突出讲好外企在华投资兴业的故事,对外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中国经济贡献论”。举办“我·中国和‘十四五’”主题征文活动,200 多所高校、30 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和留学生积极参与。创办“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大型调研采访,组织数百名中外记者、外籍网红走访新疆、贵州等8个省份的100 多个采访点,全球传播量超10 亿。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创新中国叙事体系,进一步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统筹全媒体新闻报道和多元化人文交流,助力推进减少“语言转换赤字”,通过更充分的英语及小语种产品供给让波澜壮阔的中国实践更好地呈现在世界面前。加大柔性传播力度,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实现跨越差异、打破隔阂,让更多外国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切实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与感召力。
四、坚持立破并举,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日报不断提高议题设置能力,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积极回应国际关切,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让中国声音传得更广、更深、更远。
引导国际社会树立正确的“中国观”。为进一步解决中国真实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自塑”与“他塑”之间的“落差”,在积极讲好中国发展故事的同时,有力有效应对美西方一些媒体、智库、政客的污蔑攻击,阐释中国立场,澄清事实真相。成立“新时代斯诺工作室”,让资深外籍专家和国际友人直接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创立“起底工作室”,推出《起底》系列深度调查纪录片,对西方涉华舆论进行“话语解构”,产生强烈反响,2021 年共推出30 期,总传播量达10 亿。其中,针对外媒污名化新疆,中国日报社外籍记者深入新疆采访,推出系列报道《这里是新疆》,展现当地现代化的生产、医疗条件和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传播量超1000 万次。
深入阐释中国的“世界观”。把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相结合,围绕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亚太安全、气候变化等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敢于发声、善于发声,通过精选表达角度、贴近外国受众思维习惯,鲜明地表达中国立场,取得显著效果。例如:针对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东南亚期间指责中国,评论文章《美国渲染所谓中国的“胁迫”外交实质是利用双重标准对中国污名化》被境外主流媒体转引近1000 频次;社论《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不光彩角色》被外媒全文转载160 频次;推出《带路连心》专栏,聚焦“一带一路”故事,通过中老铁路等经济项目和博物馆交流等人文故事,阐述“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惠及世界;成立“画”时代工作室,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国际漫画插画大展,致力于为世界和平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完善国际传播研究与效果评估机制。充分发挥报社国际传播研究部门在舆情研判和议题设置方面的作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精准化、定制化舆情研究,做好传播效果评估、验证和反馈,为增强议题设置能力奠定良好基础。采编与研究部门密切合作,深入研究如何加强重要议题和国际事件的解读、评论和引导,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对外传播好中国声音,更有效地进行国际舆论斗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媒体特色的研究型智库与传播型智库建设,以思想产品为对外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更好地设置议题、回应关切,进一步加强趋势性、现象性的分析性解释性报道,在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在国际上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五、完善全媒体格局,切实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中国日报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内容生产策采编审校发评等全媒体生产流程,推进组织架构优化调整,在做精做强纸媒品牌基础上,打造自主可控平台,拓展国际媒体朋友圈,不断增强全球影响力。
始终坚持自立自强。经过多年实践和思考,我们认为,纸媒在国际传播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疫情影响和美西方阻遏,扎实推进全媒体传播阵地建设。《中国日报国际版》推进差异化本土化传播,扩大对各国政府、议会、大学、智库、跨国公司及非盈利机构的发行覆盖,抓住东京奥运会等重要活动契机出版发行国际版专刊,特别是针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持续推出《COP26专刊》。《中国日报香港版》在香港发挥舆论重镇作用,积极传播中央声音,讲好“一国两制”故事,促进民心回归。在5 月13 日揭晓的“香港最佳新闻奖”评选中,香港版荣获10 个奖项,超过本地英文媒体。坚持移动优先、自主可控为重,中国日报客户端全球累计下载量达3700 万,海外用户占比稳定在65% 左右,进一步夯实“国际一流、中国第一”龙头地位。
充分用好新兴平台。继续深耕推特、脸谱、图享、优兔、TikTok 和微博、微信、B 站、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打造一系列高品质、高黏性精品栏目,信息流平台和视频流平台账号矩阵总粉丝数达到3 亿,与2020 年底相比增长11%。在优化和整合报社优势资源基础上创新国际传播模式,推出《港澳青年说》《大家热评》《重磅财经》《淡定科技》《科学对话》《CD 电台》等融媒体栏目,受到网友热捧。针对2022 年疫情推出全媒体报道,如《上海夜不眠》系列视频第一集《疫情下上海的菜是怎么运过来的?》总传播量近1 亿,对外展示全国各地共同守“沪”、支援抗疫的感人图景。积极打造正能量“网红”,中国日报社驻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在推特平台积极发声,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养,及时犀利驳斥外国一些政客、网民的歪理谬论,起到良好效果。
积极开展合作传播。继续打造好与境外媒体合作出版的《中国观察报》这一国际传播品牌,以美西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积极巩固拓展合作传播“朋友圈”,2021 年共与23 个国家30 家媒体合作。《中国观察报》根据不同国家、不同语种、不同受众情况精心设计供版版面,全景呈现丰富多彩、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对外宣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亚洲新闻联盟(ANN) 的核心成员,积极拓展与亚洲国家及其他地区媒体的合作。2021 年在200 多家境外主流媒体网端等平台落地多语种报道超1.7 万篇次,同比增长143%,覆盖全球超6亿受众。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主动适应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前瞻意识,毫不放松自主平台建设,积极拓展新兴平台,加大技术投入,加强对元宇宙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研究和运用,完善全媒体传播矩阵,不断提高国际传播的精准度、到达率和实效性。
六、发挥特殊阵地作用,引领中外“Z世代”深化交流、共同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中外青年交流,多次向外籍青年代表回信,对他们积极到中国各地走访、深化对华了解表示赞赏,鼓励他们加强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中国日报充分整合旗下21 世纪报社在“Z 世代”国际传播领域的优势和经验,聚焦“Z 世代”群体“新势力”推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创新产品,积极搭建国际青年交流平台,努力推动中外人文交流。
创新思政方式,提高广大青少年讲好中国故事能力。21 世纪英文报聚焦青少年特殊舆论阵地的优势与作用,全力打造《英语学“习”》全媒体双语专栏,精心选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以中英双语解析其意义、背景、出处、文化内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等,润物细无声地对青少年开展思政教育。专栏共计推出240 余期报道,总阅读量超1.5 亿,已成为校园思政建设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21 世纪英文报实践经验和丰富内容,注重用他们听得懂、学得进、记得清的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家国情怀,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21 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已成为青少年讲好中国故事的锻炼平台,每年约一百万学生报名参加,刘欣、张璐、孙宁、张京等一批活跃在国际传播和外交领域的优秀人才从大赛中脱颖而出。在刚刚结束的2022 国际公共演讲比赛(IPSC)全球决赛上,报社选送的选手杨康绮代表中国摘得全球决赛冠军。
搭建交流平台,全球“Z 世代”畅议世界与未来。坚持分众化传播理念,以“Z 世代”听得懂、能领会的叙事方式,提升国际传播亲和力。2021 年6 月创立以全球“Z 世代”为主体和对象的双语新媒体节目《少年会客厅》,以“有趣”的形式和“有用”“有意义”的价值输出,针对全球发展倡议、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印关系等重大主题引导全球青年展开深入讨论,宣传阐释中国智慧,受到全球媒体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全球“Z 世代”中引发强烈反响。第一季10 期节目每期海外传播量超过1 亿次,总传播量超10 亿次,全球340 余家主要媒体落地播发。
汇聚青春力量,构建全球“Z 世代”成长共同体。瞄准海内外“Z 世代”学习、演讲、社交等成长需求,通过举办“一带一路”英语演讲比赛、“致经典”双语诵读会等线上线下融合活动,吸引来自全球30 余个国家的数万名青少年热情参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展示才华与激情,在语言交锋和思想交流中增进理解,共同谱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人文相亲、文明互鉴的新乐章。
下一步,我们将着眼国际传播“未来工程”,设立专业的“Z 世代”研究机构,探索牵头成立“一带一路”英语教育联盟,致力于培养大批掌握传播技巧、能熟练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新生代,促进中外青少年深化交流、共同成长,为世界发展作出新贡献。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日报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开创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