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圆梦丨中国空间站从这里飞向太空

来源:新华网    2022-11-01 17:25
来源: 新华网
2022-11-01 17: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31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中国空间站最后一个舱体——梦天实验舱送入太空,实验舱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中国空间站三大舱体从该发射场陆续成功飞向太空,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奇迹。

 

据悉,文昌航天发射场于2009年开工建设,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管理使用,有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行星探测母港、探月新母港之誉,主要承担大吨位空间站、货运飞船、深空探测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等发射任务,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场,是我国深空探测的重要桥头堡,在我国航天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

 

2021年4月29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升空,我国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同年5月29日、9月20日和2022年5月10日,天舟二号、三号、四号货运飞船相继发射,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承上启下关键阶段;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一飞冲天,中国空间站建设再次迈出重要一步;今天,梦天实验舱“梦圆航天”,将在轨与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组装建造,形成T字形基本构型,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全面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任务目标……一路走来,万千航天人敢于征服太空、不断攻坚克难,展示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事实上,航天发射是一项高风险的科技活动。2021年5月19日晚,距离天舟二号发射不到3个小时,某个压力值参数却出现异常。一个又一个党员先锋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姿态挺身而出,全力完成故障排除和长征七号火箭推进剂“三加两泄”工作,终于在10天后夺取了任务来之不易的胜利。

 

近年来,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高密度发射期,特别是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至今的两年多时间,发射场连续实施13次重大任务发射,将天问一号、嫦娥五号、中国空间站等“国字号”航天器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造就了筑梦太空的坚实底座和底气,助力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迈出新步伐。

 

“空间站建造任务百分之百成功发射要求极高,这一成就展现出文昌航天发射场日益重要的地位作用,也反映了我们航天发射能力的不断提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邓洪勤说。(黄国畅 屠海超 胡煦劼)

稿件由新华网和文昌航天发射场共同策划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