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发展积淀中,保定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视创建河北省窗口学校、城市品质职业学校为目标,对标“三全育人”理念,遵循“以德铸魂、以技立身、以文化心、以法塑行”的办学理念,构建“5+”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断探索“三全育人”新举措,奏响育人最强音。
“思政+党建”,提升“三全育人”高度
力量之基在于筑牢党建基础。学校以“党建+”五项工程为抓手,重点加强基层党支部、思政课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党组织、党支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青年团员骨干四级联动的“党建+团建”工作体系,以“校园处处是思政”理念筑牢协同配合,打造大思政格局,形成良好氛围。
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紧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
以党建带团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思践悟系列活动。通过诵读(唱)百首红色经典、讲述百个红色故事,探寻百座红色建筑等活动,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真正做到让思政入脑、入心、入耳,促进了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和提升。
“思政+课程”,夯实“三全育人”深度
为契合新职教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育人目标,坚持牢牢把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大抓手。
学校充分认识思政课的关键地位,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加强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教研组通过加大教科研力度,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开展思政微课堂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学校积极拓宽工作思路,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启动了以“课程思政,构筑育人‘同心圆’”为主题的课程思政探究活动。通过案例征集、示范课展示、校本培训、课题研究、党史学习教育“3(思政、语文、历史)+1(公共艺术)+N(其他学科)”全覆盖等举措,引领全体教师深挖每一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目标、思政切入点、思政元素,找准融合路径,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
“思政+管理”,拓展“三全育人”广度
操场上朝气蓬勃、食堂里井然有序、教室里书声朗朗……校园处处体现着精谨细腻、深耕细作的校园风格和鼓舞欢欣、和谐共融的校园精神。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思政,处处是教育。学校坚持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广泛树立“立德树人”责任意识,激发每一位教职员工尽育人之责。确立“制度理事、人本和谐”管理模式,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统一、制度约束与柔性关怀相结合,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感情管心,不断优化干事创业工作环境、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让教育无形却有痕。
学校聚焦内部治理能力建设。实施聚“五气”——勇气、志气、大气、朝气、锐气;增“五力”——心力、脑力、眼力、脚力、笔力工作品质提升工程。健全基础篇、板块篇、制度篇、清单流程篇、创新篇、榜样篇、问题篇“七个模块”管理体系,明晰岗位职责,持续深化学生需求导向,将更多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到学生最需要的地方,以务实、高效、主动的服务感染人、培养人。
“思政+活动”,增进“三全育人”效度
学校秉承“唯真求实、明礼正行”的德育模式,全力搭建“3927”德育体系。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27个培育点的德育工作体系思维导图和学生成长树。成立学生活动专班机构,充实德育体系内容;精心设计全年的活动清单,建立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库。
寓教育于活动中,每项活动都是一节鲜活的思政课。“活动+思政”,润物无声、教育无痕,学生们在活动中思想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专长得到施展、能力得到提高。
“思政+环境”,蓄积“三全育人”温度
学校邀请名家大师进校,加大投入,实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改善校园环境,加强实训室建设。让师生在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的校园环境中涵养精神,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在高度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实训室中,锤炼技能,提升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
环境熏陶人,文化滋养人,人文环境尤显重要。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校全体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都会整齐列队,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入校;每年教师节,每位老师都会享受走红毯、接受鲜花的超高级待遇;每年中秋节,都会为不回家的住宿生送上月饼,陪伴他们赏月过节;每年“三八”妇女节,女教师们都会在公众号上看到自己如花的笑靥……在点滴中,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逐步形成,进而发展成以鼓舞欢欣、精谨细腻、昂扬奋发为主旋律的核心校园文化。
以“5+”大思政模式,打通育人 “关键一公里”的“三全育人”工作,真正做到了思政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立德树人处处着力、处处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