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实践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实践。西藏的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是符合国情和当地实际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实践之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3-28 19: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西藏地处高原,又是边疆地区。历史上曾因地理条件恶劣、交通隔绝,长期封闭,发展滞后。如何让西藏发展起来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就关心的问题。把少数民族圈居一地,让其自给自足也许是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对待民族问题的方式,但是从来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政府所为。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才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现代化实践中,西藏的发展也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路径。

近代以来,西藏现代化发展历程曲折而艰辛。早有仁人志士萌生改变西藏旧制度的意愿,也通过送子弟留学国外、在西藏建设电站等方式引进现代技术、设施,希望改变高原落后的面貌,终因制度本身已经腐朽不堪,改革之图都以失败告终。新西藏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民主社会,所有劳动者被赋予生活上、生产上各方面平等和自由,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极大激发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为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制度保证。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逐步摸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西藏现代化道路坚持了正确的行动方向,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经济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方面,传统西藏千年来农牧业几乎是唯一的支柱产业,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农牧业仍占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的97.7%。在中央政府的长期支持和各兄弟省份的支援下,西藏经济结构发生彻底改变,虽然西藏农业产值一直保持着历史最高水平,以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已经成为产值比例最小的产业,具有现代经济要素的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对西藏经济的贡献率更高。三、二、一这样的产业结构标志着西藏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

解放前占西藏人口90%以上的农奴遭受超经济剥削,1958年西藏山南朗色林庄园的农奴全年辛苦劳作只能留住总收入的27%。解放以来帮助西藏人民摆脱贫困、支持西藏开展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是中央政府带领西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领跑全国。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践行了中国共产党“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西藏在2019年全部74个县实现脱贫摘帽,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解放前的西藏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大部分人处于社会底层,既没有经济的自主权,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今生的无望让高原的人们将一切美好的愿望寄托于来世。进藏解放军修建了青藏、川藏公路,大大拉近了西藏与内地的距离;新型学校大范围兴办,接受了现代教育的高原人睁开双眼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看清自己可以选择不一样的命运。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推翻旧制度,西藏人民在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成为有尊严,有行动自由,具有现代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现代人。他们的权益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他们的需求得到国家的关心和满足。即使藏传佛教僧侣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不仅承担着作为公民爱国守法的基本义务,也享有作为社会公民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一切权益。为了提高西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西藏80%以上的支出用于民生,主要民生标准连续提高,明显高于全国和中西部平均水平,尤其在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的发展极大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提升了精神文明水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更新,也不断得到实现。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也是西藏现代化的特色。国家宪法和法律,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西藏人民自主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和保护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的权利。国家宪法框架下制定实施的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让承载在藏文字中的西藏文化不仅能在书本和课堂传承,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为了藏语文能紧跟时代变化,藏语文领域的全国性的专家组织——全国藏语新词术语标准委员会定期进行年度高频新词术语(包括时政、科技、信息技术类词汇)审定和发布,让这个古老的语言充满时代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了文化的现代化。

西藏具有全世界最特殊的地理地貌,有恶劣的地质条件,也有独特的物种分布。为了保护好这片瑰丽的高原,国家在指导西藏经济发展规划时反复强调绿色和可持续,并为此在西藏大规模开展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环保工程。中央政府为西藏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例如,2012至2022年十年间,中央累计为西藏推行绿色发展安排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92.89亿元。西藏正大步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实践。西藏的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是符合国情和当地实际的现代化。党中央新时代治藏方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重要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时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经济发展大潮下人口流动性增强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援藏政策的实施不仅给西藏带来发展的资金、项目,各领域人才的引进才是这个制度安排的亮点。高水平科技与管理人才以组团式援藏等方式在西藏各领域工作岗位上传帮带,加速西藏形成创新发展的人才力量,激发出西藏发展的活力。截止到2017年,连续24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列全国首位。2018年以来西藏经济发展规模放缓,更关注内涵式发展。破除传统产业发展壁垒,探索工业赋能绿色发展道路,数字产业化加快演进,科技创新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有西藏特点的现代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西藏与内地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的互动关系,为西藏现代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西藏的发展成就是西藏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

西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最好诠释。

作者:格桑卓玛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