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座千年丝路古港的“前世今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11 21:09
2023-04-11 21: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湛江徐闻港,三面环海,自古就是南方各地通往海南岛的首选之地,也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湛江市徐闻港考察。这座千年丝路古港如今谱写怎样的新篇章?

“海上丝路”从这里开启

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徐闻县,面海而生,因港而兴。

两千多年前,为寻找从海上通往西域的新通道,汉武帝派遣使臣到达徐闻一带,装载大量的黄金与丝绸,由此出发,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征途。航船沿北部湾到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绕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印度南部、斯里兰卡,然后将沿途交换的香料、琥珀等物品载回中国。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海上交通线,中国的物品也经由这条航线转运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有关徐闻港交通和贸易的情况,这是正史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记载。

△全新设计的徐闻港综合交通枢纽大楼犹如展翅的海鸥。(总台央视记者范凯、邓裕达拍摄)

货船往来,商旅攘熙,徐闻古港,见证无尽繁华。一条由此延伸的“海上丝路”联通贸易,交融文化。

丝路古港,焕发新生

“海上丝路”,延绵千年,跨越万里,历久弥新。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港口的作用更加凸显。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铁山港时强调,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他提出打造“向海经济”,要求“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

徐闻港地处琼州海峡黄金通道“咽喉”,与海南隔海相望。海南90%以上的生产生活物资都是通过徐闻港口海运入岛,东盟国家的特色产品也从琼州海峡经徐闻进入中国。

2018年4月,中央部署建设海南自贸港;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赋予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时代使命。

△徐闻港综合交通枢纽大楼的“得月门”独具特色,寓意“海上生明月”。(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2020年9月26日,全新设计的徐闻港正式开航,成为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新航线直对海口市新海港,将原来24海里的“Z”字形航线缩短为12海里的“I”字形航线,航程时间缩短为1小时,形成了新的粤琼“一小时经济圈”。

徐闻港成为广东对接海南乃至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港口,促进了“一带一路”南向通道的进一步畅通。

以“港”为核心,向东西两翼延伸

曾经的湛江,是粤西“交通末梢”,广东经济洼地。它因水路而兴,也为交通所困。如今,新建成的徐闻港实现水路、陆路、铁路、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湛江正全力加快建设以大通道、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为主骨架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粤西唯一干线机场湛江吴川机场正式通航,深湛高铁建成通车,广湛高铁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兰海高速、沈海高速、汕湛高速、玉湛高速在境内交汇。

  △车辆和旅客正在下船。(总台央视记者范凯、邓裕达拍摄)

肩负“与海南相向而行”的使命,徐闻还以徐闻港为核心、向东西两翼延伸,规划建设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特别合作区将发挥以徐闻港为核心的港口优势,依托“公铁空水”多式联运,深化港口航运合作,共同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联通国内大市场的门户枢纽。

目前,特别合作区内总投资超过87亿元。项目涵盖一、二、三产业,涉及交通、新能源、种质资源、农产品加工和文旅等方面。以湛江所长,满足海南所需。

  △船舶驶出徐闻港。(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潮起陆之南,逐梦自贸港。这座千年“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必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助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的道路上焕发新活力。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