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声回响丨“只此青绿” 内蒙古“沙戈荒”变身新能源“蓝海”

来源:央广网    2023-05-13 21:13
来源: 央广网
2023-05-13 21: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习近平: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这段话出自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草原上,一座座巨大的“风车”挥动着白色的风机叶片,将风能转变成电能传送上网;荒漠中,一块块光伏板将聚集的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园区里,一个个制氢项目拉开大幕,让内蒙古新能源发展“只此青绿”。

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达拉特旗国家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是国内目前在沙漠地区建成集中连片的最大光伏基地。该基地以光伏带动治沙,以治沙支撑牧草种植,用牧草种植带动养殖,用养殖反哺生态修复,实现“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的林沙产业新模式。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25年以后,土地经过修复还给农牧民时,是有经济产出价值的。”内蒙古达拉特光伏基地绿能碳汇负责人苏东表示,希望通过“企业+村集体经济”,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富裕。

近年来,内蒙古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在资源高效利用上下功夫,把能源开发与乡村振兴和环境治理相结合,化劣势为优势,在沙漠中建设光伏能源,从源头上治理沙漠生态问题。

“截至目前,全区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总装机165.44万千瓦,年均设备利用小时数1919小时,年上网电量31.74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约263万吨。”内蒙古乡村振兴局扶贫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明表示,内蒙古借助风、光能源带动乡村振兴,先后设立帮扶公益岗位2.3万多个,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能源发展之路。

今年3月份,在库布其沙漠里,上百辆推土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到今年底,这片“不毛之地”将变身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基地建成之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数百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600万吨,让荒漠化土地变身新能源“蓝海”。

内蒙古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内蒙古通过“四交三直”7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向区外输送电量311亿千瓦时,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能源支持。

“自学自进化”的人工智能赋能超感知风机、“高防护、超防腐”的全球最安全电池,以及停车场内自如避障、移动的绿色充电机器人,以往的“车找桩”转为“桩找人”……随着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在鄂尔多斯市落地,风光氢储车产业全面起势。内蒙古力争打造全国乃至国际新能源产业高地,持续加大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走出一条清洁能源发展的新道路。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