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脉丨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回响

来源:新华网    2023-10-04 16:27
来源: 新华网
2023-10-04 16: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近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栉风沐雨,对殷墟持续发掘研究,它也成为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揭露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时至今日,殷墟考古仍不断带给世人惊喜,持续传递着距今3000多年的文明回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穿越时空,将生命延续至今。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文明探源,为我们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源泉,为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

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同走进古老殷墟,近览中华文明起源密码,领略中华文明不断焕发的蓬勃力量。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