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小商品”闯出“大市场”

来源:新华网    2024-01-28 09:09
来源: 新华网
2024-01-28 09: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点击看视频

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义乌2023年进出口额已突破5600亿元,增速超过15%。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义乌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人们在小商品的海洋中兴商致富、安居乐业。

义乌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波澜曲折的故事?又是如何蝶变为国际知名小商品贸易中心的?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曾经,为了改善生活,义乌的敲糖人会挑着扁担,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把自制的红糖挑出去换鸡毛、鸭毛等生产资料,俗称“鸡毛换糖”。

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让“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声多了起来,不少人做起了小商品生意。但当时全国的一些禁令尚未消除。为此,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把农民进城经商和开放集市贸易市场的议题摆到了义乌县委县政府的会议上,作出了正式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决定。

后来,义乌小商品城不断发展迭代,逐渐成长为浙江省的龙头市场。但繁荣发展的义乌也面临困惑:不懂外贸,“现场、现货、现金”的传统交易方式使市场的成交额徘徊不前。

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对义乌下放13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义乌市政府一时被外界称为“中国权力最大的县级政府”。

坚持“大胆干大胆闯”的人文特点,以创业创造创新“无中生有”。岁月见证了义乌从地瘠民贫、资源匮乏、一穷二白蝶变为国际知名小商品贸易中心的“点石成金”之路。

如今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已经成为全球小商品贸易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义乌主动拥抱新市场、新零售、新平台、新业态,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继续担当着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

总监制:任卫东

监制:李忠发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马牧旺青、张文嵘

记者:杨阳、马牧旺青、徐中哲、王怿文、李涛、宋立峰

包装:夏勇、李默涵(实习)

部分素材来源:

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责任编辑:韩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