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丨致新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4-02-18 12:39
2024-02-18 12: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新春佳节,中国人总会以独有的方式,用传统文化诗词展望来年,彼此祝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引经据典,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让我们一起在新春之际,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这些用典,感悟诗词之美,勉励彼此,接续奋斗。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原典】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春秋至秦汉﹞《礼记·大学》

【释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三个“新”字,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肌肤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经常引申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创新”一词即滥觞于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强调创新的,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因循守旧,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

将洗澡引申为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在中国文化中比较普遍。古之圣人,欲养性必先修身,欲清心必先洁体,如《庄子·知北游》中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也称“儒有澡身而浴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疏为:“‘澡身而浴德’者,澡身谓能澡洁其身,不染浊也;浴德谓沐浴于德,以德自清也。”

(编辑:万鹏,设计:刘圆圆)

(资料来源:《习近平用典》第一辑、求是)

【责任编辑:韩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