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数字中国”10周年!中国数字经济加速跑

新华鲜报|“数字中国”10周年!中国数字经济加速跑

来源:新华社 2025-04-30 10: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数字中国”10周年,中国数字经济“成绩单”亮眼!

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建成5G基站425.1万个……

2025年恰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4月29日在福建福州开幕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一连串数据凸显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亮点、新突破。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

数字创新活力涌现——

当一回复兴号“司机”模拟驾驶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列车,看AI书法机器人挥毫泼墨,尝试用AI秒造表情包让聊天更丰富……走进位于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的峰会现场体验区,一大批硬核数字新技术新产品扎堆亮相,吸引观众驻足围观。

这是中国加快以前沿技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着力提升数字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数字技术的研究和成果应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2024年,全球新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4.5万件,我国占比达61.5%。数字技术创新再上新台阶,国产人工智能崛起正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

“数字底座”加快夯实——

数字中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数字底座”的强力支撑与创新驱动。

看网络设施,打造全球领先的光纤网络,建设从跟跑到领跑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24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全球占比达60%。

看算力设施,截至2024年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占比超30%,通过“算力大通道”计划构建跨区域算力高速直连网络,实现东部至西部算力协同调度。

看数据基础设施,不断支持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去年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进行前瞻性系统布局,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升级。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4月29日在福州开幕。这是中国移动展位的机器人“小智”在现场操作表演。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数据赋能产业转型——

41.06ZB,是过去一年我国数据生产的总量,相当于拍摄1300多万部《哪吒2》这样的高复杂度3D动画电影。数据要素市场不断拓展出新空间。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最大优势,在于“数乘万物”。

放眼望去,无论是通过数字化改造让智慧矿山实现“无人值守”,还是借助气象土壤数据实现农业精准作业……从传统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数据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发挥乘数效应。

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卓越级智能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数实融合进一步提速,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数字点亮美好生活——

场馆之外,三坊七巷上演当古厝遇上“数字”的“历史对话”,榕城小福数字能源站实现超级充电、光伏发电等集成应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打造“24小时不打烊”智慧政务大厅……

从数字文旅、科技生活到数字治理,一场“数享盛宴”正为人们打开无限想象空间。

如今,数字化生活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2024年以来推出的“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理5100万件;数字文化资源扩容提质;全国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迭代升级;互联网医院数量超3300家,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县区……

乘“数”而上,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等优势,数字中国建设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策划:陈芳

记者:唐诗凝、董建国、黄泽晨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