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经过一年风雨,中国社会承压能力更强了

谈判走到关键时刻,往往也是最胶着和最艰难的时候。但是客观说,中国社会当下的心态平稳了许多。人们普遍希望中美达成协议,但与贸易战相关的焦虑少多了,对于政府在达成协议或者达不成协议情况下都能够把控经济整体局面的信心则相应增加了。

社评:经过一年风雨,中国社会承压能力更强了

来源: 环球时报
2019-03-28 10: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第八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周四周五在北京举行,下周还将在华盛顿举行第九轮,对这两轮谈判成为中美化解贸易战真正的冲刺阶段,舆论抱有期待。

谈判走到关键时刻,往往也是最胶着和最艰难的时候。但是客观说,中国社会当下的心态平稳了许多。人们普遍希望中美达成协议,但与贸易战相关的焦虑少多了,对于政府在达成协议或者达不成协议情况下都能够把控经济整体局面的信心则相应增加了。过去一年的风雨是一场重要的洗礼,对中国人的心态形成里程碑式的重塑。

回顾一年前美国对华贸易战刚刚开打的时候,大部分中国人以为美方只是瞎咋呼,不太相信华盛顿真能对中国商品普遍加征关税。随着美国真把大棒打下来,而且一步步形成对中国全面施压的态势,一些人应当说变得忧心忡忡。

主要是大家没见过这种阵势,尤其是年轻人,想都没有想过中国发展还会遇到这么一波大的阻力。再听到有人夸张地说,他们的此生有可能只好“洗洗睡了”,一些人对未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感。

中国会不会有大批企业倒闭和大规模的下岗潮?美国一旦对中国停止芯片供应,中国的工业和科技运转会不会整体休克?一旦美国同中国“脱钩”,中国未来的发展会不会停滞?这些都是当时引起议论纷纷的疑问。

然而党和政府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非凡定力对稳定全社会的情绪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高速发展40年积累下来的实力形成了自然的防波堤。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但它们的实际冲击远非人们一开始想象的那般严重,中国社会的总体承受和适应能力被逐渐证明更加强大。

如果说一开始中方强调我们对贸易战“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还主要是官方态度,并有鼓舞中国社会的意思,那么渐渐地,这个表述成为了中国社会越来越大的共识。

事实胜于雄辩。在过去一年里,首先人民币没有垮。举望世界,之前多个国家的货币都因美国的制裁而断崖式下跌,人民币却只往下慢跌了不到10%,就又回头上扬了。二是外贸虽面临压力,但出口没有陡降。中国去年GDP增速也降了,不过幅度很小。最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运行都总体平稳,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没有因贸易战而蒙上阴影。

再看美国那边,贸易战的影响真的同时出现了。首先它长期上扬的股市严重震荡,贸易战是主因之一,以至于中美贸易磋商的几乎每一个正面消息和负面消息都能引起股市的波动。另外美国最骄傲的公司之一苹果股价大跌,也被普遍认为与贸易战的大环境不利有关。美国从农民到华尔街对贸易战都越来越不耐烦,这一切转变成美国政府政治代价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原来贸易战就是这样的!中国人在经历,也在新的实践中成长。我们渐渐懂得了,贸易战肯定不是好事情,但它也绝非能够摧毁中国发展的灾难,中国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的这一信心仅靠宣传和教育是得不来的,它更是从过去一年风风雨雨中蹚出来的。

这一年中,中国人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也有了新的递进。对美方做一些让步并不都是坏事,中国的经济治理需要更加现代化,与世界的融合需要更加顺畅,很多改革开放措施不管美方什么态度,都是我们应当实施的,因为它们是中国发展和治理升级的内在需要。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增加了中国人面对贸易战的从容。

关键阶段的谈判将有什么样的结果,仍是不确定的。但我们现在尤其相信,中国政府会签一个对我们全社会高度负责任的协议,而决不会为了得一时之安,签危害中国安全和长远利益的协议。中国谈判团队会本着互利共赢原则,该让的让,该坚持的坚持,与美方在未来两周的关键谈判中定义好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第八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周四周五在北京举行,下周还将在华盛顿举行第九轮,对这两轮谈判成为中美化解贸易战真正的冲刺阶段,舆论抱有期待。

谈判走到关键时刻,往往也是最胶着和最艰难的时候。但是客观说,中国社会当下的心态平稳了许多。人们普遍希望中美达成协议,但与贸易战相关的焦虑少多了,对于政府在达成协议或者达不成协议情况下都能够把控经济整体局面的信心则相应增加了。过去一年的风雨是一场重要的洗礼,对中国人的心态形成里程碑式的重塑。

回顾一年前美国对华贸易战刚刚开打的时候,大部分中国人以为美方只是瞎咋呼,不太相信华盛顿真能对中国商品普遍加征关税。随着美国真把大棒打下来,而且一步步形成对中国全面施压的态势,一些人应当说变得忧心忡忡。

主要是大家没见过这种阵势,尤其是年轻人,想都没有想过中国发展还会遇到这么一波大的阻力。再听到有人夸张地说,他们的此生有可能只好“洗洗睡了”,一些人对未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感。

中国会不会有大批企业倒闭和大规模的下岗潮?美国一旦对中国停止芯片供应,中国的工业和科技运转会不会整体休克?一旦美国同中国“脱钩”,中国未来的发展会不会停滞?这些都是当时引起议论纷纷的疑问。

然而党和政府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非凡定力对稳定全社会的情绪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高速发展40年积累下来的实力形成了自然的防波堤。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但它们的实际冲击远非人们一开始想象的那般严重,中国社会的总体承受和适应能力被逐渐证明更加强大。

如果说一开始中方强调我们对贸易战“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还主要是官方态度,并有鼓舞中国社会的意思,那么渐渐地,这个表述成为了中国社会越来越大的共识。

事实胜于雄辩。在过去一年里,首先人民币没有垮。举望世界,之前多个国家的货币都因美国的制裁而断崖式下跌,人民币却只往下慢跌了不到10%,就又回头上扬了。二是外贸虽面临压力,但出口没有陡降。中国去年GDP增速也降了,不过幅度很小。最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运行都总体平稳,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没有因贸易战而蒙上阴影。

再看美国那边,贸易战的影响真的同时出现了。首先它长期上扬的股市严重震荡,贸易战是主因之一,以至于中美贸易磋商的几乎每一个正面消息和负面消息都能引起股市的波动。另外美国最骄傲的公司之一苹果股价大跌,也被普遍认为与贸易战的大环境不利有关。美国从农民到华尔街对贸易战都越来越不耐烦,这一切转变成美国政府政治代价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原来贸易战就是这样的!中国人在经历,也在新的实践中成长。我们渐渐懂得了,贸易战肯定不是好事情,但它也绝非能够摧毁中国发展的灾难,中国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的这一信心仅靠宣传和教育是得不来的,它更是从过去一年风风雨雨中蹚出来的。

这一年中,中国人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也有了新的递进。对美方做一些让步并不都是坏事,中国的经济治理需要更加现代化,与世界的融合需要更加顺畅,很多改革开放措施不管美方什么态度,都是我们应当实施的,因为它们是中国发展和治理升级的内在需要。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增加了中国人面对贸易战的从容。

关键阶段的谈判将有什么样的结果,仍是不确定的。但我们现在尤其相信,中国政府会签一个对我们全社会高度负责任的协议,而决不会为了得一时之安,签危害中国安全和长远利益的协议。中国谈判团队会本着互利共赢原则,该让的让,该坚持的坚持,与美方在未来两周的关键谈判中定义好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责任编辑:孙若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