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在对缅甸联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缅甸《缅甸之光》、《镜报》、《缅甸环球新光报》同时发表题为《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的署名文章。在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提及这些历史故事,中国日报网带你一起学习。
金银大道
早在公元前4世纪,我们的祖先就打通了贯穿川滇缅印的“金银大道”往来通商。
中缅山水相连,世代比邻而居。两国交流通商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文章中提到的这条“金银大道”就是从我国四川、云南等地区经缅甸辗转印度的陆路通道。
据《史记》记载,汉代元狩元年(即公元前221年),张骞出使位于中亚的大夏时,曾看到来自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由此得知有一条从川西南到印度的陆路通道。这说明当时在这条陆路通道沿线,已经有了民间的互市往来。此后,在这条通道上,民商往返络绎不绝,中缅两国使节、僧侣等也通行无阻。
通过这条“黄金大道”,四川的丝织品、金、银等从中国进入缅甸,玉石、宝石、象牙、燕窝等从缅甸进入中国。互通有无的长期贸易,丰富了两国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推动了各自产业的进步。
《骠国乐》
中国盛唐时期,缅甸骠国王子率领舞乐队不远千里访问长安,著名诗人白居易挥毫写下千古绝唱《骠国乐》。
从魏晋到唐代,缅甸被称为“骠国”。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即802年),骠国国王“遣弟悉移城主舒难陀献其国乐”。据记载,这个乐团包括乐工35人,各种乐器22种,并准备了十二曲国乐。
白居易的《骠国乐》正是描写了他们带来的乐舞表演,诗中写道:“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可以看出,当时乐舞场面十分炫丽壮阔。
乐团的表演,在当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唐德宗写信给骠王,称赞两国友好邦交,此后两国也互遣使节往来,保持了长期的友好关系。可以说,《骠国乐》描写的正是两国历史上一次成功的文化交流。
承认新中国
缅甸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
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说,世界上又有一些国家同我国建交,我国建交国达到180个。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际环境、世界各国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因此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还是一个严峻的任务。1949年12月,缅甸外长电告周恩来外长,表达了缅甸政府期望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交换使节的意愿。
新中国成立之初,缅甸华侨就举行集会庆祝新中国诞生,并在12月发表联合通电,宣称:许多年来,缅甸侨胞一直期待这一个独立、自由、幸福、强盛的新中国的诞生。现在,我们扬眉吐气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缅甸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承载了特殊的意义。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圆满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双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
周总理9次访问缅甸
周恩来总理9次访问缅甸,他身穿缅甸民族服装同缅甸民众一道庆祝泼水节的情景,至今传为佳话。
1954到1965年之间,周恩来总理曾先后9次访问缅甸,留下了两国交往的不少佳话。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万隆会议途中访问了缅甸,并在仰光参加了缅甸的传统民族节日——泼水节。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应邀访问缅甸,抵达当天,他们也与仰光市民一起参加了泼水节的庆祝活动。
除此之外,在缅甸的佛教圣地蒲甘,还有一座广为人知的“周恩来凉亭”。1961年,周恩来访问蒲甘时,曾为蒲甘的文物保护捐款。缅甸人民用这笔捐款,在瑞喜宫佛塔旁建造了一座凉亭,称为“周恩来凉亭”。正如署名文章中所说,两国老一辈领导人身体力行,为中缅关系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两国之间的交往也必然会随着往来的增多而越来越亲近。相信习近平主席此次往访缅甸,必将进一步深化中缅合作,提升两国关系。
参考:
肖泉,《中国和缅甸的历史关系》,《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0年第二期。
李庆刚,《1950:新中国外交新气象》,《传承》,2009年。
外交部官网、人民网、新华网等
(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