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亚西部的恩佐亚河畔,中国播下的希望之种正在生根发芽。这片土地曾因旱灾和洪灾的轮番侵袭而难以耕种,如今却在中企承建的灌溉工程的滋养下长满了庄稼,让当地农民有了盼头。
肯尼亚农民:我们有了盼头
在西亚亚郡农民亨利·奥迪安博看来,这些变化不仅显而易见,而且对他本人具有重要意义。他看到了这个灌溉工程带来的希望,故而辞去了在南苏丹的工作,回到了家乡西亚亚郡。
“我辞掉了在南苏丹的工作,回家种地。” 奥迪安博站在一排排整齐的茄类蔬菜中间娓娓道来,“这片土地曾经灌木丛生、无人照管,如今已是生机勃勃。我们有了灌溉用水,种了庄稼,很快就能有稳定收入了。”
几十年来,恩佐亚河沿岸的民众一直过得不安稳。由于依赖雨养农业,这片土地上的作物种植受到很大限制,反复无常的天气让当地居民难以谋生。而今,得益于全球合作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希望之种再次在土壤中生根发芽。
“这是第一茬作物。” 奥迪安博指着自家菜地说道,“在这之后,我们将轮种其他作物,从而改良土壤、增加收入。这不仅仅是种地,更是我们的谋生之道。”
随着这项灌溉工程的逐步实施,恩佐亚河畔的许多农民越来越乐观。“在此之前,我们不得不购买蔬菜和其他食物。”西亚亚郡农民弗洛伦斯·奥科·奥杜尔说,“现在,我们可以自己种植了,这个灌溉工程让我们养活了家人和牲畜。可以说,它改变了一切。”
奥杜尔表示,得益于充足的灌溉用水,她家不再是勉强维持生计,已经依靠种植作物获得了可观收入。
当地农民小组的负责人彼得·奥尼扬戈·奥科拉介绍说:“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灌溉渠取水,这个工程改变了一切。我们不再靠天吃饭,这将保障粮食安全,并为许多家庭创造就业机会。”
肯尼亚农学家:我们有着更大目标
这项灌溉工程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关键在于实施了对现代农业的综合开发。该项目的高级农学家米里亚姆·奥蒂帕解释说,这个工程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更是意在将农民与市场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过去五年里,我们对农民进行了培训,并将他们分成了多个小组。”她说,“他们已经能够根据土壤的适宜性来选择作物,以确保提升产量。”
“农民不再只是为了吃饱饭而种地,如今他们的目标是挣钱。”奥蒂帕说,“有了灌溉渠,他们可以实现一年三收。这就意味着获得更多食物、收入和机会。”
(英文原载于《中国日报》2025年5月23日11版)
(编译:严玉洁;编辑:王辉 周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