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大发:“为了水,我愿意拿命来换”

中宣部授予“当代愚公”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中央宣传部25日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详细>>

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的无悔人生

贵州遵义草王坝村,一个被层峦叠嶂的山峰藏得死死的村庄。千百年来,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吟唱着一首心酸的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 详细>>

黄大发:“为了水,我愿意拿命来换”

带头修建水渠的,是曾长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82岁老人黄大发,村民故而将水渠称为“大发渠”。时至今日,黄大发为之脱贫奋斗了一生的草王坝仍是播州区最偏远、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脱贫任务还很艰巨。 详细>>

 

“老愚公”黄大发: 一生只为修一渠

草王坝村自古以来就缺水,吃水贵如油。我是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我心里还是长期都牵挂着这个沟的,不管有事没事,都要上去看一看。我们这沟原来是螺丝水工程,我们取的名是螺丝水,但是现在把它改名大发渠。

贵州老支书黄大发36年修一渠 让草王坝人彻底告别“靠天吃饭”历史

黄大发带领群众修通水渠,解决了1200多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后,很多村民一天一天富了起来。然而让人吃惊的是,黄大发却仍住在一幢有些倾斜的老旧木房子里。

贵州遵义市老支书黄大发:绝壁凿“天渠” 壮志凌山河

一个当时年仅20多岁的农村大队长,带着数百个村民,钢钎凿、风钻敲,前后历经30余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村民徐国棋记得,水渠修通后,黄大发把大家喊来开院坝会,商量集资修建学校的事。

绝壁凿“天渠”壮志凌山河——记贵州遵义市老支书黄大发

当时,修这条水渠,中间必须打通一条长116米的隧道,公社认为技术难度太大,黄大发就带着群众自己干。村民徐国棋记得,水渠修通后,黄大发把大家喊来开院坝会,商量集资修建学校的事。

凌云村组织观看黄大发绝壁凿渠志拔穷根新闻联播

4月19日,凤冈县何坝镇凌云村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贵州电视台新闻联播《黄大发:绝壁凿渠,志拔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