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媒体聚集

习近平的文艺观

两年前的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讲话,一起学习总书记讲话中所体现的文艺观。

【专家谈】习近平出访三国 促进地区共同繁荣

2016年10月13日至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柬埔寨和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将赴印度果阿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本次出访是在中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实现的,因此“一带一路”也将是本次访问的重要议题。

免除贫困户教育费用是“精准扶贫”的具体体现

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在幼儿园的保育费和教育费,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普通高中在校生的学杂费,结合之前已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广西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15年免费教育。

【专家谈】精准扶贫难在哪里?

扶贫开发到了攻克左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确的举措抓工作。如何能把扶贫的决策权交给贫困群体是精准扶贫能否成功的关键。

评论:中国减贫是最扎实的人权进步

贫困是指物质上匮乏及由这种匮乏造成的社会后果,即一个人生活水平未达到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都是对人权的限制、是实现人权的障碍;减缓和消除贫困是人权的基本要求。

【光明网专论】宋洪远:扶贫攻坚的“中国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扶贫思路和扶贫方式不断创新。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光明网专论】林闽钢:全面形成精准扶贫的合力

精准扶贫是关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到2020年要全部实现脱贫。破解精准扶贫中的“上热下冷”问题,从根本上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作为国家战略决策,重在政策的执行。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发力精准扶贫,核心是要激活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对于确实没有生产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扶助“兜底”;对于有生产能力的贫困群众,则双管齐下,在给予生活帮扶的同时,更加注重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贫困户大多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较弱,需要靠合作化和组织化把他们组织起来,合力发展生产。

南方时论:国有企业要成为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南方时论: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改革

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贯彻落实中央改革任务提出明确要求。

【专家谈】习近平访问提升中柬关系 打造周边外交典范

中柬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首要任务,这也是双边经济合作的共同目标和基础。两国的发展处在不同阶段,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各不相同,互补性很强。

提升中柬关系,习近平这样说

2016年10月12日,在对柬埔寨王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柬埔寨《柬埔寨之光》报发表题为《做肝胆相照的好邻居、真朋友》的署名文章。在文章中,习近平回忆中柬交流渊源,述说当代两国交往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展望未来,对加强中柬关系提出一系列要求。让我们一起来看习近平怎么说。

【专家谈】谱写“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践的成功篇章

李克强总理11日在澳门视察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希望你们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团结带领澳门同胞,继续把澳门特区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持续推进“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建设,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专家谈】技术自主创新是实现网络强国的重中之重

10月9日,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从六个方面加快网络强国建设进程,再一次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并要求全党带领全国人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出不懈努力。

村主任刘海燕和她的“脱贫三部曲”

刘海燕看中的就是这一点,她告诉记者,把路修通、把井打上,下一步,她要和村民一起向天津前干涧学习,开发乡村旅游。刘海燕的事迹在网络走红,但更重要的是,她用实际行动激发了村民自主脱贫的激情,将致富之路拉到了村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