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三季度及国庆国内景区事件深度报告

来源: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2014-12-29 12:00:46

  二、2014年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图1:2014年前三季度景区热点事件舆论关注度趋势图

2014年前三季度及国庆国内景区事件深度报告

  

  图2:2014年国庆景区热点事件舆论关注度趋势图

2014年前三季度及国庆国内景区事件深度报告

  

  (来源:百度指数;时间:2014年9月30日至10月6日)

  由图1、图2可见,景区热点事件舆论关注度与网民的出游高峰高度吻合。一年之中,最集中的高峰是十一长假,哪里都高峰,从9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上旬,这一阶段网民的活跃度也最高,纷纷在网上进行各种“吐槽”,而今年的国庆,景区的“反吐槽”也显得格外及时和热闹,还因此引发了次生舆情。

  其次是暑期7-8月,各地都高峰。这一阶段由于各地相继进入雨季,因此由暴雨引发的一系列景区热点事件(或灾害事故,或奇特景象)也接踵而至。如凤凰古城被淹、东湖景区再现“阴阳河”等。面对突发事件,尤其考验当地的处置能力。

  再就是各个三天小长假期间,其中五一前后舆论热点相对更要高一些。

  接下来是春节,高峰集中在海南和东南亚温暖地区。本季旅游市场呈现三“族”鼎立的状况,向往阳光沙滩的“温暖族”、热爱寒冷运动的“冰雪族”、习惯了年终集中消费的“血拼族”,成为当季出游的三大主力军。

  据新华网舆情分析师统计分析发现,从内容上来看,易引发舆论热议的景区相关舆情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

  一是旅游资源发展类,即对景区旅游产品、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质疑与争论。这类问题往往是景区发展角度进行深层次讨论的。西湖景区关停高档会所、贵州国家森林公园变高尔夫球场、莫高窟售票处关闭等事件属于此类。

  二是旅游资源利益分配类,即对景区收入利益分配问题的舆论讨论,政府是否入股、是否与民争利、是否与开发商合谋抢占属于老百姓的旅游资源,成为网络舆论关心的另一个话题。峨眉山暂停接客被指实因村民堵路维权、少林寺追讨5000万门票款等事件即属此类。宗教事务局被撤出旅游联席会议引网民猜测是否预示着寺庙门票将取消。

  另外,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网络上开始出现“公共资源沦为收费工具”、“高门票将中低收入者拒之门外”,“旅游正成为社会分层的新标尺”等文章,虽然现阶段监测到的文章量不大,但说明门票价格过高的影响正在逐步深化,逐步向社会层次、社会公平等更大的方向靠拢。

  三是旅游市场调节类,景区各项措施的实行对游客数量、景区所在地政府、商户和居民的收入是如何产生影响,备受网络舆论关注。

  四是职能管理类,即景区新政(如门票涨价)的出台,发挥的职能是否正确,决策过程是否科学,舆情处置是否有效得当等相关问题。舆情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易引发网民质疑。如“扎死蝴蝶装扮仙子”事件。

  五是服务类,景区服务是否合理规范有特色,景区设施是否安全有保障,导游态度是否违背游客意愿等易引发舆论较高关注,尤其是负面舆情造成的影响更大。如1月初的两起云南景区导游辱骂游客事件。

  图3:景区热点事件数据类型分布图

2014年前三季度及国庆国内景区事件深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