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凭票排队到手机下单:“开张饭”见证中国人生活变迁

题:从凭票排队到手机下单:“开张饭”见证中国人生活变迁 新华社记者王晓丹  莲藕排骨汤、剁椒蒸鱼头、藜蒿炒腊肉、清炒红菜薹……这是在深圳过年的湖北人刘金凤为农历新年“开张饭”准备的菜肴。

从凭票排队到手机下单:“开张饭”见证中国人生活变迁

来源:新华网 2019-02-08 12: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莲藕排骨汤、剁椒蒸鱼头、藜蒿炒腊肉、清炒红菜薹……这是在深圳过年的湖北人刘金凤为农历新年“开张饭”准备的菜肴。按照她家乡的年俗,把年饭的剩菜吃完后,要准备一顿新鲜“大餐”,以图新年有个好的开端。

家住深圳市罗湖区的刘金凤来自湖北,6年前退休后来到深圳与女儿一家同住。与以往不同的是,刘金凤今年过年期间不需要经常去菜场了,她家附近开了一家网络生鲜超市,刘金凤动动手指,通过手机应用一键下单,订购的生鲜不到1小时就能送到家中。

来深圳几年了,刘金凤时不时会想念老家的菜肴。以前她要去不同的菜场、超市才能凑齐食材,今年她通过手机下单,购买了好几样湖北特色的新鲜食材和半成品。

记者了解到,在深圳盒马鲜生的消费者中,超过20%的消费者来自湖南和湖北,其次是江西、河南、广西和四川等,今年超市在年货选品上也特意采购这些地方的家乡风味和时令商品。

“过年最爱的还是家乡的味道。为了今年的‘开张饭’,我买了莲藕、藜蒿、洪山菜薹、剁椒鱼头。”刘金凤说。

据民俗专家、湖北省黄冈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编余彦文介绍,湖北东部一些地方,一直有吃“开张饭”的习俗。根据旧规,大年初二开始,待吃年饭时剩下的饭菜吃完后,才能做新鲜的米饭、菜肴。“开张饭”是农历新年的第一顿“大餐”,一定要好好准备,为新年讨个好彩头。

“我们以前过年哪有这么丰盛。”刘金凤告诉记者,过去物资匮乏,大多数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定额供应,家家户户要精打细算才能免于断炊。人们把粮票、油票、肉票攒下来,留着过年用。“以前交通不方便,要提前去排队,买点肉和油就当过年了。”刘金凤回忆道。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各类商品的供应逐渐充足,到了20世纪90年代,票证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

从手持票证排队,到在各大商场超市里“买买买”,再到现在网上下单、“1小时到家”的全新体验,人们置办年货时越来越从容,对年货的要求也从“吃饱”升级为“吃好”。

便捷的“1小时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京东到家发布的《2019年中国年货消费报告》显示,“悦己型消费”正在引领年货网购新趋势;70后、80后依旧是线上囤年货的主力军,消费金额占比接近8成;消费者购买水果更看重口味和营养价值,高价水果也不再是沿海一线城市的“奢侈专属”。

“你看,我还在网上买了新鲜的海鲜、进口水果和坚果,现在也不用着急囤货了,买菜不用担心天气不好,不出门也能吃到家乡菜。”刘金凤高兴地对记者说。

 

(王晓丹)

【责任编辑:张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