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祝年】“村晚”小舞台 演绎时代新年味

焚香致礼、辞旧迎新,挂灯笼、迎财神等等,春节的种种仪式感里,承载了中国人最醇厚的乡愁。精彩纷呈的乡村文艺晚会,是传递亲情、乡情、家国之情的文化纽带,在传统年味中展现乡村文化,也涵养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

【网络祝年】“村晚”小舞台 演绎时代新年味

来源:大众网 2019-02-09 20: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百节年为首。焚香致礼、辞旧迎新,挂灯笼、迎财神等等,春节的种种仪式感里,承载了中国人最醇厚的乡愁。

除了这些过年的“常规”动作,不知从何时起,乡村也办起了文艺晚会。今年春节期间,朋友圈刷到不少“村晚”现场。金龙飞舞、锣鼓喧天,丝竹声声,小曲悠扬;大妈跳着舞、大爷拉着琴、小伙变着魔术、小娃娃背起了唐诗宋词……男女老少齐上台,一场场朴实的“村晚”,将四散的游子们牵连起来,看不见的情感线编织成一张密密的网络,呈现出中国农村的新模样。精彩纷呈的乡村文艺晚会,是传递亲情、乡情、家国之情的文化纽带,在传统年味中展现乡村文化,也涵养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

乡村气息中添一点“文化味”。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受本土文艺的熏陶,对本土文化有着深深的眷恋。“村晚”搭建农村文化大舞台,也让村民聚在一块。门朝村民开,演员从村民中来,只要有特长,谁都可以在舞台上“打卡露脸”,由此也形成乡村追求文化、热爱文艺之风,更能提升当地村民对文艺创作的热情。让有文艺特长的人用心琢磨表演的技能,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必然有不断的发展和提升,“村晚” 不仅凝聚乡情,更是重拾乡村民风民俗民艺,在以文化为乡愁铸魂。

忙碌身景中增加几分“乡情味”。从提供素材到编排节目,从后勤服务到参加演出,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聚在一起,参与到“村晚”筹办与节目排练中来,远离划拳喝酒、打牌赌博,大家一同练舞听戏看“村晚”,不仅年味浓了,村风民风也好了。在活动的筹办中,潜移默化增强了村民之间,村民与干部之间的联络和沟通,促进乡村和谐,村民成为“乡村春晚”盛宴的享受者和受益者,“村晚”也为了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更是一个乡情乡亲沟通联系的金纽带。

小小舞台上展现浓浓“家国味”。自编、自导、自演,将先进的典型搬上舞台,呈现鲜活的人物形象,大张旗鼓的歌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寓教于乐,让观众在观看中受到熏陶,在身边的人和事中得到启迪。于日常人生中守望文化精神,在平常岁月中提炼生活价值,这不仅仅是乡村文化的魅力,也是我们找回“年味”的方法之一,是处于传承与创新张力中的中国社会该有的状态。红红火火的“村晚”,让我们见证新时代农民对传统文化的呵护,对家乡故土的热爱,感受到人们对家国一体的认同感。

乡情和亲情是归宿,无论枝叶如何繁茂,根总要能够扎在土壤深处。一台小小的“村晚”,有亲情的美好却没有人情往来的冗繁,有文化传统却没有陈规陋俗。告别“年味变淡、年俗变味”的吐槽,春节一如既往地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港湾,小舞台演绎时代新年味,期待来年的精彩。

(李群)

【责任编辑:胡艺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