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

习近平外交思想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大势,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厘清主次,在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中体现担当,形成了目标明确、系统全面、重点清晰、路径明确的理论体系。根据习近平外交思想所谋划的中国外交布局,深刻反映出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

来源: 党建网
2019-02-21 16: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习近平外交思想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大势,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厘清主次,在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中体现担当,形成了目标明确、系统全面、重点清晰、路径明确的理论体系。

一、把握历史前进大势,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各种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主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政治安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生态优美等方面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政治安全是前提,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经济发展是关键,既有活力又可持续的经济繁荣是各国合作共赢、人民安居乐业的物质基础;文明生态是保障,良性的文化互动和良好的生态文明为人类的幸福生活创造条件。这几个方面有机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反映了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更广的范围上相互联系,在更深的程度上彼此依存,资源共享、资金流动、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人类社会越来越突破地域、民族、语言、文化等差异的限制,进入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时代。纵观历史进程,无论是古代帝国争霸、近代世界大战,还是当代地区冲突的持续发酵,都是在试图获取更多资源,以不断积累、巩固社会繁荣的经济基础,可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依靠武力扩张、侵略殖民永久性地征服世界。综观当今世界,多极趋势愈发显现,新兴国家势不可挡,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依靠威胁恫吓、恃强凌弱统治世界。对抗冲突、竞争博弈的冷战时代已然过去,你输我赢、你强我必弱的零和思维不再适应新的发展。无论是传统的军事威胁升级变异,还是黑客攻击、恐怖袭击、气候变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都不是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的,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形下,是封闭于狭隘的自我圈子、执迷于自身利益搞单边主义,还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用更广阔的胸襟、更开阔的视野指明人类奋斗的理想和目标,习近平的“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给出了正确答案。

二、秉持辩证唯物精神,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时,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静止孤立,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由此及彼地认识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学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把握真正的规律。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一方面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坚持文化上相互包容、相互借鉴。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认识到尽管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世界格局不断调整、摩擦纷争如影随形,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大势所趋。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和平的动力和保障,两者缺一不可、互为条件。离开和平谈发展,发展终成纸上画饼;舍弃发展论和平,和平也将昙花一现。唯独走和平发展道路才是一条运用和平方式、营造和平环境促进发展的道路,也是一条抓住发展机遇、运用发展成果捍卫和平的道路,在和平中推动发展,在发展中维护和平。

三、运用科学实践论,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源泉,而且是认识的目的。与此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人类社会正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中国不仅以自身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向世界贡献着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而且在世界经济和各国发展陷入困境时,于2013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加强了产业合作,实现了资源互补,发展了区域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受到广泛的欢迎和认同。目前,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特点,中国正在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运用多边舞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开展政党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公共外交作用,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国外交布局,打造覆盖全球的“朋友圈”。

根据习近平外交思想所谋划的中国外交布局,深刻反映出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走访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不同类型的国家,与各国领导人、各界人士和社会民众广泛接触、深入交流,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情况和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一带一路”建设牵住了促进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通过互利共赢,充分调动实践主体,即各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广泛共识,携手共创未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综上所述,习近平外交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外交面临的复杂形势,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实际,科学回答了中国应该开展怎样的外交,如何开展好中国外交,以及应该建设怎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国家前途、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蕴意映射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是新时代外交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者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

(毛丽娜)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