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记者现场评:从“记者拦部长”到“部长排队讲”

3月1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前后,“部长通道”再次开启。3月12日上午人大全体会议散会后的“部长通道”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在回答记者提问。

两会记者现场评:从“记者拦部长”到“部长排队讲”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9-03-12 17: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月1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前后,“部长通道”再次开启。今天,又有13位部门负责人在这里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两高”负责人首次走上“部长通道”。

3月12日上午人大全体会议散会后的“部长通道”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在回答记者提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佟明彪 摄)

如今的“部长通道”,现场井然有序。隔离线一侧,一位位部门负责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发言台前回答记者的提问;隔离线另一侧,“长枪短炮”高低错落,记者们摩肩接踵,都跃跃欲试,希望能争取到宝贵的提问机会。

然而回溯几年,“部长通道”上并不是这番景象。

所谓“部长通道”,实际上是人大或政协举行全体会议时的“列席人员通道”。由于各部委负责人经常会列席全体会议,这段路便被约定俗成地称为了“部长通道”。12年前,笔者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那个时候,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并没有人来组织采访。每当有受关注度较高的部委负责人经过时,记者们常常展开“围追堵截”,以期采访到权威的声音。这样的场面,虽然体现出了记者们的职业精神,但同时也反映出媒体与部委负责人直接接触的机会还比较少,公众对于权威信息的渴求相当强烈。

似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部长通道”悄然开始了成长变化。2008年,为了改善采访秩序,避免风险隐患,记者与“部长通道”之间拉起了隔离线,设置了摄影摄像台、话筒架和音箱。全体会议前后,每有部委负责人经过时,记者们纷纷呼喊负责人的名字请其留步接受采访。2010年起,由记者们推举或自荐产生的个别记者获准越过隔离线,进入“部长通道”帮大家邀请部长受访。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几位“拦部姐”就相继“失业”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部委“一把手”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主动来到集体采访区回答记者们的提问。2017年,人大新闻中心开设了“部长通道”问题征集公众号,进一步方便了记者提问和工作人员筛选出最热的问题。

这样的变化过程,并非是没有来由的。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李克强总理也明确要求国务院各部部长、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主动召开或出席新闻发布会,几乎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前,总理都会就积极参加“部长通道”作动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部委也越来越开明。最近几年全国两会期间,“一把手”们纷纷主动走上“部长通道”。而且,受访者早已不限于国务院各部委的负责人,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负责人也频频亮相“部长通道”。

以前是“记者拦部长”,现在是“部长排队讲”。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次“部长通道”上,笔者曾经向时任银监会主席的郭树清提问。那一次,郭树清排在最后出场。眼看“部长通道”既定结束时间已到,大会开始的预备铃已经响起,他干脆提前走到了仍未结束答问的前一位部门负责人身旁,以节省换场时间。即便如此,他也只能用两分钟简短回答了一个问题便匆匆离去,进场参会。而且,由于希望在“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的部门负责人较多,一个人在一次全国两会期间“二上发言台”的情况最近三年已很难再现。

  资料图:2017年3月8日下午的“部长通道”上,时任银监会主席的郭树清提前来到时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的支树平身旁等候,以节省换场时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记者李焱 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又有34位部门负责人走上“部长通道”,回应社会关切。在四场”部长通道”中,他们一共回答了66位记者和网友提出的89个问题。笔者粗略统计,有四位部门负责人答问较多,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分别回答了三位记者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在“部长通道”上驻足近24分钟,时间最长。3月12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后一场“部长通道”,由于全体会议前时间有限,两位原本计划会前答问的部门负责人被调整到了会后,导致这次会后的“部长通道”创纪录地达到两小时。

随着“部长通道”从无到有,从记者自发到专人组织,从稚嫩尝试到逐渐成熟,从简单随机到愈发制度化,各部门负责人也越来越积极主动面对媒体、面对公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权威信息在这里发布,越来越多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这里得到回应。从“记者拦部长”到“部长排队讲”,作为各部门与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一座沟通桥梁,“部长通道”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稳步有效推进,“部长通道”也见证着中国政府执政理念的愈发开放和透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焱)

(李焱)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