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8秒亮睛:最高法工作报告速读
3月1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下面,小编带您速读报告重点亮点有哪些?
一年办案知多少?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4794件,审结31883件,同比分别上升22.1%和23.5%。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2800万件,审结、执结2516.8万件,结案标的额5.5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8.8%、10.6%和7.6%。
亮点多、数据多是翻开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第一感受!
一年来,各级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9.8万件,判处罪犯142.9万人。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结黑恶势力犯罪案件5489件2.9万人,依法严惩欺压残害群众的“村霸”“市霸”,严惩黑恶势力“保护伞”,维护社会安宁。
严惩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8万件3.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的18人,厅局级339人,县处级1185人。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判处罪犯2466人。
完善冤假错案防范纠正机制,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各级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821件,其中依法纠正“五周杀人案”等重大冤错案件10件。
依法服务三大攻坚战。审结民间借贷案件223.6万件,促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审结金融借贷、保险、证券等案件83.9万件。出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45条意见。制定服务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意见,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5.1万件。
原标题:58秒亮睛:最高法工作报告速读
3月1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下面,小编带您速读报告重点亮点有哪些?
一年办案知多少?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4794件,审结31883件,同比分别上升22.1%和23.5%。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2800万件,审结、执结2516.8万件,结案标的额5.5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8.8%、10.6%和7.6%。
亮点多、数据多是翻开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第一感受!
一年来,各级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9.8万件,判处罪犯142.9万人。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结黑恶势力犯罪案件5489件2.9万人,依法严惩欺压残害群众的“村霸”“市霸”,严惩黑恶势力“保护伞”,维护社会安宁。
严惩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8万件3.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的18人,厅局级339人,县处级1185人。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判处罪犯2466人。
完善冤假错案防范纠正机制,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各级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821件,其中依法纠正“五周杀人案”等重大冤错案件10件。
依法服务三大攻坚战。审结民间借贷案件223.6万件,促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审结金融借贷、保险、证券等案件83.9万件。出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45条意见。制定服务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意见,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5.1万件。
依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结一审商事案件341.8万件。审结公司清算、企业破产等案件1.6万件。审结买卖合同案件99.5万件。审结房地产纠纷案件60.8万件。
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大涉产权刑事申诉案件清理力度,再审改判张文中无罪,依法甄别纠正一批涉产权冤错案件,发布两批13个典型案例,传递党中央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强烈信号,稳定社会预期。
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8.8万件,同比上升41.8%,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依法服务全方位对外开放。审结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1.5万件,审结一审海事海商案件1.6万件。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组建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全面开放新格局。
依法审理涉民生案件。审结一审民事案件901.7万件,同比上升8.7%,其中涉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等案件111.1万件。
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5.1万件,促进依法行政,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依法审结、执结涉及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相关案件18883件,服务国防和军队改革,服务军民融合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部署,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3月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三年来,人民法院全力攻坚,共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5%、105.1%和71.2%,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着力解决查人找物难题,建成网络查控系统,与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覆盖存款、车辆、证券、不动产、网络资金等16类25项信息,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
着力遏制规避执行行为,完善联合惩戒体系,会同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推进失信惩戒机制建设,采取11类150项惩戒措施,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366万人迫于压力自动履行义务。
严厉打击拒执行为,全国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罪犯1.3万人,拘留失信被执行人50.6万人次,限制出境3.4万人次,同比分别上升416.3%、135.4%和54.6%。
着力解决财产变现难题,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率、溢价率成倍增长,为当事人节约佣金205亿元,有效祛除拍卖环节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