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影响世界 共书“美美与共”新篇章

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为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揭牌,揭开了中新人文交流新篇章。在中非合作论坛、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框架下,习近平主席都提出了推动人文交流的多项举措。

文明交流互鉴影响世界 共书“美美与共”新篇章

来源:央视网 2019-03-29 20: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主席五年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指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五年来,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结出累累硕果,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不断拓展,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正在深刻影响世界。

1

北京古城中学,学生们在上西班牙语课。教室里随处可见西班牙元素。老师米歇尔将西班牙语言文化之美传递到中国青年心中。

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对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西班牙《阿贝赛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文和西班牙语是世界两大重要语言,两国在语言文化等领域合作蓬勃发展。2018年,西班牙语正式列入中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引进来,也走出去。分布多地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向世界人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的窗口。

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为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揭牌,揭开了中新人文交流新篇章。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我与中华文化”征文比赛,吸引了一位法国小伙子奥立维参加。他在文章《我和中华文化的爱情故事》中,把中华文化比作女神,还谈到对于儒家思想和孝道精神的理解,这帮助他改善了长久以来疏远的父子关系。

1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无论是西方的交响乐和歌剧,还是中国的昆曲和京剧,无论是西方的绘画和雕塑,还是中国的书法和瓷器,交流演出、互办展览,世界各国人民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在教育领域,中国已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在中非合作论坛、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框架下,习近平主席都提出了推动人文交流的多项举措。高层引领下,中俄、中法、中南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也相继建立。

习近平主席倡议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体现了中国促进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