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文明互鉴”之可贵 谱写“美美与共”新乐章

2019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开幕式,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各国音乐家们一一登台,共同向观众致意。不论是中外艺术家同台演出抑或是三代作曲家的灵感共振,无不彰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出深圳开放共融的姿态。

感知“文明互鉴”之可贵 谱写“美美与共”新乐章

来源:深圳新闻网 2019-04-03 17: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孙锦 文 记者 胡蕾 图 滕琪 苗威 耿超逸

2019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开幕式,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各国音乐家们一一登台,共同向观众致意。

文化多样共存,文明交流互鉴。

2019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开幕一周多来反响热烈。连续一周多来,深圳舞台飘扬世界旋律。领略交响乐之多变,品味爵士乐之风情,赏析新版经典粤剧之魅力……2019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所带来的这些清新与美好,温润着“一带一路”前行的脚步,让世界感知文明互鉴之可贵。

踏着“一带一路”的节奏,以音乐为纽带融通心灵,音乐季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极佳的时代注脚。中外优秀艺术家们通过一场场高水平演出生动诠释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彰显其宽广的全球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高度的文化自信,一座中国先锋城市的“文化创新观”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延伸。

9座格莱美奖获得者为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注入“爵士精神”

奏响“美美与共”的丝路新乐章

2019年3月27日,恰逢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五周年。“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习近平主席对文明的这些重要论述不仅精辟揭示了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还深刻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内涵。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一带一路”恰恰就是丝路文明的回归,意味着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再次呈现。

如何以文明的交流互鉴助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美美与共?

这是时代之问,也是城市之问。

五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成为民心相通的纽带、文化交流的动力、合作共赢的平台。深圳于2017年首创“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架起了一座“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桥梁,让世界感知文明互鉴之可贵。

目光转向正在深圳上演的2019年音乐季,踏着“一带一路”的节奏,让跨越国界的音乐直抵人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艺术家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场场高水准演出,更是饱含世界不同艺术的精神内涵以及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独特诠释。

在开幕音乐会上,既有远朋,又有近邻。从殿堂级爵士与古典小号演奏家温顿·马萨利斯到英伦音乐神童艾玛·多伊彻,以及法国女高音诺拉·安塞姆、哥斯达黎加钢琴家塞尔吉奥·桑迪、越南新活力竹乐团、格鲁吉亚天籁高加索复音合唱团等各国艺术家构筑起一幅音乐全景图:声乐、器乐、爵士乐、戏曲、民族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水乳交融,演绎着一个个“四海友情文化为媒”的鲜活故事。

3月31日晚,深圳音乐厅上演了一部属于深圳人自己的“城市交响乐”,享有极高国际赞誉的波士顿当代乐团总监吉尔·罗斯执棒中国交响乐团奏响原创作品《新时代交响·深圳乐章》。这是中国音协创作团队三代作曲家在深圳集中采风、以不同视角创作表现深圳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音乐作品。不论是中外艺术家同台演出抑或是三代作曲家的灵感共振,无不彰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出深圳开放共融的姿态。

(孙锦)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