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大使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主题座谈会上的主旨演讲:《领悟东方智慧,读懂中国未来》

刘晓明大使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主题座谈会上的主旨演讲:《领悟东方智慧,读懂中国未来》。

刘晓明大使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主题座谈会上的主旨演讲:《领悟东方智慧,读懂中国未来》

来源: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2019-04-10 05: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尊敬的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佩里先生,

尊敬的英国社会学会荣誉副会长马丁·阿尔布劳教授,

尊敬的马丁·雅克博士,

尊敬的英国中国商会会长方文建先生,

尊敬的各位议员,

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大家出席习近平外交思想主题座谈会。

今年是我从事外交工作第46个年头,也是我出任中国驻英国大使第10个年头。不少英国朋友问我,出使英国多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习近平主席2015年对英国的成功国事访问。这是我作为驻外大使第一次接待中国国家元首到访,至今难忘。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不仅开启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也为两国关系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主席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要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想的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中国将同各国一道,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世界上的路,只有走的人多了,才会越来越宽广”。这些论述高屋建瓴、掷地有声,既蕴含着兼济天下、包容互鉴的东方智慧,也体现了一位大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担当。

作为驻英国大使,我的使命就是增进中英之间的了解、互信与合作,让英国和世界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近年来,英国媒体对华报道呈指数级增长,每天翻开报纸都有不少关于中国的新闻。但坦率地讲,报道质量良莠不齐,看法观点也是消极多于积极,有人认为中国发展是机遇,有人认为是挑战,还有人认为是威胁。那么一个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究竟将向何处去?将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因此,要了解今天的中国,要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就要读懂习近平外交思想。今天,我愿通过回答三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第一,习近平外交思想核心要义是什么?

去年6月,我回北京参加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会上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一次创新、一次突破和一次飞跃。我想从三个角度谈谈我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解。

一是对中国文化和外交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以和为贵”、“天下太平”的理念世代相传。中国一向信守“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共赢准则,倡导“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包容理念,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的大同思想。中国外交一直秉持并传承着传统哲学中这些“中国智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70年来,我们形成了以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鲜明特色的外交传统和中国风范。几十年前,中国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勒紧裤腰带”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进民族独立事业和经济发展。1976年我常驻赞比亚期间,亲历了坦赞铁路的交接仪式,60多名中方人员为了这条铁路长眠在非洲的大地上。这条铁路承载的重义轻利、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精神,一直流淌在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脉络中。改革开放后,我们做出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既弘扬优良传统,又展现出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崭新风貌,根据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

二是对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凝练与总结。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十个坚持”为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这“十个坚持”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对中国几十年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浓缩”、“萃取”和“升华”,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十个坚持”中,我要着重强调三点:一是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已被写入中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党章,也被写入联合国等重要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文件。二是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是中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多来,不仅是新时代中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合作平台。三是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外交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为中国和世界开辟一条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三是对世界发展和中国角色的判断与定位。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单边主义日益抬头,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习近平外交思想给出了最好的答案,那就是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用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看中国、看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让13亿多人民过上好日子,而且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与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第二,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3.5倍,进出口总额增长了782倍。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外交思想赋予了“中国梦”世界意义,体现了融通中外、天下大同的世界情怀。

一是为人类进步描画新愿景。习近平外交思想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国际社会要风雨同舟,不能各自为营;要患难与共,不能以邻为壑;要合作共赢,不能零和博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历史大势,着眼人类共同未来,强调坚持多边主义,倡导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发展进步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二是为国际关系探索新思路。人类历史上发生过16次新兴大国崛起,其中12个都与守成大国爆发了战争。一些人认为中国也避不开几百年来其他大国兴衰起落的规律。习近平外交思想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彻底否定了“国强必霸”、“修昔底德陷阱”的旧逻辑,走出了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从来没有对外扩张的基因,从来不接受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而是主张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三是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指引。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人类面临诸多共同挑战。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唱响了支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最强音,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认为,各国应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如何正确看待习近平外交思想?

近些年来,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关注中,存在不少误解甚至误判,一些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认识也不够全面、不够准确。那么,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习近平外交思想?我认为,把握好三点至关重要:

首先,是维护和改进国际秩序,而不是“替代”谁的制度。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开创者、受益者和坚定维护者。迄今,我们参与了几乎所有重要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项国际公约。尽管现行国际体系并非百分之百完美,但总体上是行之有效的。中国不会“另起炉灶”,而是寻求推动改革和完善,使其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适应当前国际形势需要。

第二,是谋求共同发展,而不是“干涉”谁的事务。中国坚持“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的大国义利观,始终本着互利共赢原则与其他国家开展务实合作。我们不搞所谓“债务陷阱”、不会通过经济合作介入他国政治事务。本月下旬,中国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迄今我们已与124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我们从未“胁迫”任何人与我们合作,各国都是根据自身需要、独立自主地做出战略判断。

最后,是承担应有责任,而不是对谁“示强”。建国70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我们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也积极提供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五常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参与了当今几乎所有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承担多少国际责任,既取决于国际社会的期待,也与自身实力、发展阶段相匹配。

女士们、先生们,

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从来离不开思想引领。英国是近代人类文明的思想库,历来主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仅是工业革命的摇篮,而且培育出莎士比亚、拜伦、雪莱、洛克、罗素、培根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各位嘉宾长期关注中国事务、研究涉华问题,都有许多独到的思考。希望我的介绍有助于大家深入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南针”,彰显了中国同世界同舟共济、携手并进、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真诚意愿,将引领中国与世界互动沿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前行。希望各位嘉宾认真研究、正确解读,为促进中英民心相通、文明互鉴,为推动中国、英国及世界共同发展进步贡献智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徐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