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走进位于山西省文水县的刘胡兰纪念馆,广场纪念碑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熠熠生辉。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听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深受感动,挥笔为她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来源:新华社 2019-04-19 08: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走进位于山西省文水县的刘胡兰纪念馆,广场纪念碑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熠熠生辉。

刘胡兰,女,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

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刘胡兰踊跃参加支前,她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这时刘胡兰才13岁。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胜利果实。1945年底,刘胡兰参加党组织举办的40多天的妇女训练班学习,回村后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1946年6月,14岁的刘胡兰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谱写出永生的诗篇。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听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深受感动,挥笔为她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刘胡兰的事迹不断激励着后人。刘胡兰纪念馆从1957年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参观者1300多万人次。 (据新华社太原4月18日电)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