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银行在山上,大树小树都是钱!”——小山村里看“绿色发展”

”  大平地村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太平乡太平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距离漾濞县城23公里,平均海拔2100米,森林覆盖率达90.4%,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梅荣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每年卖树头菜收入5万元、核桃收入5万元、松子收入4万元、蜂蜜收入4万元、牛羊肉收入3万元、野生菌收入3万元,不愁吃不愁穿。

“我家银行在山上,大树小树都是钱!”——小山村里看“绿色发展”

来源:新华网 2019-04-21 19: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昆明4月21日电 题:“我家银行在山上,大树小树都是钱!”——小山村里看“绿色发展”

新华社记者字强

时至季春,草木勃发,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枝繁叶茂,华山松苍翠欲滴,树头菜吐露嫩芽……守着眼前的郁郁青山,大平地村彝族老汉梅荣光无比自豪:“我家银行在山上,大树小树都是钱!”

大平地村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太平乡太平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距离漾濞县城23公里,平均海拔2100米,森林覆盖率达90.4%,是典型的高寒山区。

梅荣光今年64岁,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大山里,现任大平地村民小组组长。他说:“以前太平乡交通闭塞,物资贫乏,村民在山上种庄稼收成不好,大家一年苦到头依然挣扎在温饱线上。”

上世纪90年代末,梅荣光把家里的120余亩山地全部新栽种上了核桃树和华山松,核桃树下再套种玉米、大麦和树头菜。2014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梅荣光自学技术,养殖了50窝蜜蜂、50只羊、9头黄牛,全家12口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下春季正是树头菜上市的好时节,梅荣光忙得不可开交。白天上山割树头菜,晚上扎捆打包。碰上赶集日,他凌晨3点起床,坐1个小时的车到10公里外的太平乡集市上卖,早上不到5点钟就能卖完。

树头菜是主产于我国云南、广西等山区的一种刺藤乔木野生菜,伞状嫩尖似香椿,多长在树头、树梢。因清香鲜嫩,清热解毒,深受人们喜爱。

“好的树头菜价格可以卖到50元每公斤,大家都抢着买。”梅荣光说,开春以来,他家的树头菜长了一茬又一茬,已经收入4万多元。

树头菜只是梅荣光家的一个小产业。“靠山吃山,保护好山林,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梅荣光告诉记者,春季摘树头菜,夏季拣菌子,秋季收核桃和松子,冬季卖牛羊肉,天天在忙碌,月月有进账。

梅荣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每年卖树头菜收入5万元、核桃收入5万元、松子收入4万元、蜂蜜收入4万元、牛羊肉收入3万元、野生菌收入3万元,不愁吃不愁穿。

在梅荣光的带动下,大平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树头菜,这已成为村里的“摇钱树”。 “树头菜不愁种,有雨水就长得快,平时稍微修剪打理就能长得好,维护成本低,带来的收益却很高。”梅荣光说,通过种植经济林,大平地村57户236人都已经过上了好日子。

梅荣光家的小康生活是太平乡发展巨变的缩影。“脱贫攻坚启动以来,太平乡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5.6%降至2018年的0.89%。”太平乡副乡长孙代军说,产业扶贫是关键一招。目前太平乡已种植2000亩树头菜,产值达到500万元,种植核桃14.3万亩,总产量达4500多吨,很多农户还发展滇黄精、滇橄榄、魔芋等种植业。

“如果我再年轻十岁,我一定会种更多的树。”虽已满头白发,梅荣光依然斗志昂扬。

(字强)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