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尼泊尔的“好声音” 唱给“一带一路”听

他叫苏赞,来自尼泊尔,是北京师范大学2017级汉语文化学院的学生,在这里,他畅想着中尼山水相依的友谊和自己的歌者之梦。其实,酷爱音乐的苏赞在尼泊尔读书的时候就组建过一个乐队,有三四年的舞台经验,然而在异国他乡,他还面临着一个额外的难关——语言关。

来自尼泊尔的“好声音” 唱给“一带一路”听

来源:央视网 2019-04-27 11: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璀璨花千树,芳菲四月天。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中国迎来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阳光明媚的校园里,一位年轻的留学生正在用自己的歌声为这场盛会点赞。他叫苏赞,来自尼泊尔,是北京师范大学2017级汉语文化学院的学生,在这里,他畅想着中尼山水相依的友谊和自己的歌者之梦。

其实,酷爱音乐的苏赞在尼泊尔读书的时候就组建过一个乐队,有三四年的舞台经验,然而在异国他乡,他还面临着一个额外的难关——语言关。

他刚刚学习中文3年,许多字词发音尚不标准,再配上歌曲的旋律,更加难上加难。“据说世界上最难的语言就是汉语。”他摇头笑着说,“但学汉语是一件有趣的事。”

学习是苏赞的强项,从小他的功课就很好,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一二名。然而,他说自己就是个“普通的人”:“小时候不知道将来干什么,除了学习就是唱歌。”他对唱歌的兴趣来源于家庭的熏陶,妈妈和姐姐都喜欢唱歌,哥哥更是个音乐怪才,鼓、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信手拈来。“我的哥哥唱歌和弹吉他都非常好,我非常羡慕他。”

12岁那年,苏赞第一次在朋友面前“马马虎虎”地唱起了歌,却意外收获了朋友们的一致好评:“一定要去参加歌唱比赛啊!”这让他第一次感觉自己或许可以涉足音乐,并开始听不同类型的歌曲,他最爱的是尼泊尔歌手Narayan Gopal的演唱:“他的歌声太干净了。”

从那时开始,苏赞渐渐爱上了音乐。他每天放学后,就躲在家里唱歌,看着电影也会突然哼起歌曲。受到哥哥的影响,他从17岁开始学习弹吉他,双手十根手指的指尖都磨出了深深的茧子,只要一周不碰吉他,再拨弦手就会很疼。

音乐已然成为苏赞最大的梦想,他想到更大的世界去看看更多元的音乐,所以他决定来到中国:“中国的文化太吸引我了,中国的音乐跟其他的音乐不一样,里面是有感情的。”

苏赞十分享受在北师大的学习生活,他非常感谢北师大的老师:“北师大的老师教得都很好,所以我进步非常大。我的同学们可能来中国前连‘你好’都不会说,在这里学习一学期以后就可以跟我说得一样,因为老师都很细心和负责。”

作为校园歌手大赛二等奖的获得者,苏赞在学校里也小有名气。走在校园里,时不时会有同学上来寒暄几句。“其实我们也是中尼友好的一种象征吧,我希望能把家乡的歌曲带到中国,然后把中国的生活唱给家人。”怀抱着吉他,苏赞认真地说。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