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文明交流互鉴?先读懂这10句话

2019年第9期《求是》杂志刊发了《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怎样理解文明交流互鉴?先读懂这10句话

来源:求是网 2019-05-01 15: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

 

2019年第9期《求是》杂志刊发了《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习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理解文明交流互鉴?从读懂文中这10句话开始。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

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我深深感到,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来源:求是网

编制:孙思清

 

(孙思清 编制)

【责任编辑:朱月红】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