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

今天,备受关注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北京隆重开幕。对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国家以及众多域外国家普遍认为恰逢其时,给予高度赞赏和热切期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坚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

来源:中国吉林网 2019-05-15 15: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天,备受关注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北京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并出席有关活动。这次大会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是今年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对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国家以及众多域外国家普遍认为恰逢其时,给予高度赞赏和热切期待。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也已经孕育了不同文明。但“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开放包容、多元互鉴、多样一体,也已经成为了21世纪人类文明家园的主基调。

亚洲文明的多姿多彩,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亚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等世界三大古文明皆发源于此。从黄河长江流域到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从印度次大陆到中南半岛,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亚洲多姿多彩的文明交相辉映,为人类保存着最久远的文明记忆和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亚洲文明之花正在世界舞台上绚烂绽放。

中国既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一直在中国代代相传。借助古丝绸之路,佛教、阿拉伯数字、各种农作物等就曾从印度、西域、东南亚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洲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坚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今天拉开帷幕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就承载着各国人民对文明交流的愿望,将围绕亚洲文明多样性和各文明之间交流互鉴进行深入研讨。聚同化异、开放包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不同文明搭建起了互学互鉴的平台,将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也将进一步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诠释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印度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孔达帕利表示,源起中国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互联互通和贸易联系,亚洲文明对话则有助于促进文明交流,让不同文明彼此更加包容互鉴、亲近相通。可以肯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将有助于加深各国文明对话、促进相互理解,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中促进多元文明共生并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文化支撑。

(林倩)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