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红军白天都隐蔽在树林里  这是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展示的红军夜渡于都河的场景。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苏区群众铺设浮桥场景。新华社记者万象 摄 

伟大的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

来源:新华社 2019-05-21 18: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伟大的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80多年前

怀揣着质朴的愿望

中央红军主力各部

陆续从战场上撤退

奉命到于都河流域北岸大集结

为战略转移做出征前最后的准备

伟大的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

长征第一渡口。谢金俊 摄

他们的头顶

是敌人轰鸣的战机

他们的身后

是敌人逼近的脚步

而他们的面前

600多米宽的河面上没有一座桥

中华大地上

刚刚燃烧起的星星之火

在那片黑暗中几近被吞噬

危机四伏的关键时刻

人民群众向这支队伍伸出了援手

伟大的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

这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当年的渡口

出现了这样动人的一幕

当时国民党的飞机

每天在苏区上空盘旋

一发现红军就狂轰滥炸

为了不暴露目标

红军白天都隐蔽在树林里

伟大的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

这是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展示的红军夜渡于都河的场景。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于都的百姓协助工兵

每天下午4点开始架设浮桥

晚上8点前完成

趁着夜色掩护红军渡河

第二天早上7点前

他们又将浮桥拆除

将浮板分散隐蔽在岸边

不留任何痕迹

在全力以赴支援红军的同时

30万于都人民共同守住了这个秘密

同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使敌人的探子成了

一无所获的“聋子”“瞎子”

伟大的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

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苏区群众铺设浮桥场景。新华社记者万象 摄

早点回来呀”

于都百姓心心念念的亲人们

很多再也没能回来

但渡口出发15年后

他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长征出发地如今又踏上新的征途

吹响脱贫攻坚战决胜的号角

伟大的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

开通动车组列车让于都县发展走上快车道。

这是一条新的长征路:

于都县所在的赣州市农村贫困人口

由2015年底的65.2万人

减少到2018年底的18.9万人

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9.4%

下降到2018年底的2.45%

伟大的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

近年来,于都县积极探索光伏产业扶贫新路。新华社记者 万象摄

新变化、新气象在于都不断涌现:

服装产业精彩蝶变

“智造”项目接踵而来

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奏响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的“新长征组歌”

伟大的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

  于都县城新貌。

当年那个送别亲人的地方

不再有泪水和悲伤

血浓于水的情谊

正如流淌不息

的于都河水

流入历史

也流向未来

......

来源:新华社

记者:高皓亮

(高皓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