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沙成芯!一粒沙的逆袭之路……

近日,应对美国威胁断供芯片一事,华为拿出了“备胎”——海思“转正”。尽管目前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仍需面对需求旺盛、供给不足、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但我国芯片的自主研发和量产势在必行。

点沙成芯!一粒沙的逆袭之路……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国经济大讲堂《高质量发展如何从 2019-05-25 12: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应对美国威胁断供芯片一事,华为拿出了“备胎”——海思“转正”。作为国内独立研发手机处理器的代表,华为的实力不容小觑。

华为的这一应战,再一次将“芯片”话题推向舆论热点。那么,什么是芯片?如何制造芯片?涉及到多少高科技?我国的芯片产业现状如何?又会有哪些挑战?一图看懂↓

别看芯片的体积小,但制造难度非常大,其制作过程不亚于在指甲盖上建造一座城市。我们一般看到的芯片是这样的↓

但是在显微镜下,如同街道星罗棋布,无数的细节令人惊叹不已。

  原来,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面却有数公里的导线和几千万甚至上亿根晶体管。

为了让这些纳米级的元件“安家落户”,芯片在投入使用前,要经历上百道工序的纳米级改造……

芯片,以储量最丰富成本最廉价的二氧化硅为原料,成就了这个星球的科技之巅,颁一枚最佳逆袭奖,实至名归!

那么,目前中国“芯”处在什么阶段?又面临着哪些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仍需面对需求旺盛、供给不足、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但我国芯片的自主研发和量产势在必行。

未来怎么走?撸起袖子加油干!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国经济大讲堂《高质量发展如何从“芯”突破?》

(瞿凯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