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安全才有数据未来——国内外大咖纵论大数据产业发展

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主题是“创新发展·数说未来”,参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国内外大咖对大数据时代的未来和挑战展开了讨论。

有数据安全才有数据未来——国内外大咖纵论大数据产业发展

来源: 《光明日报》
2019-05-28 14: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主题是“创新发展·数说未来”,参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国内外大咖对大数据时代的未来和挑战展开了讨论。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教授保罗·罗默几年前曾参加过在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他对中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成就赞不绝口。他从中国的实践出发,举例说借助大数据,可以显著改善道路交通管理和城市治理。他表示,大数据这样的科技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高文表示,过去30年间,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提高了100万倍,计算机用的内存规模提高了100万倍,信息通信的速度也提高了100万倍。

“这三个100万倍成就了过去30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过这些都比不上大数据将带来的变革。”高文说,以前的人工智能是靠人设计出来的,当前的人工智能是从大数据中学习出来的,是习得智能,是过去不能比拟的。要做最好的人工智能研究,一定要有最大的大数据。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数据量,发展人工智能具有独特的优势。

医疗大数据、教育大数据、交通大数据、流媒体大数据、Web大数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尧学说,大数据跟相关产业融合起来,将产生巨大的效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表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协同融合,点燃了新的引擎,为消费互联网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我们要抓住技术发展机遇,强化驱动,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

“制约我们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安全。”中科院院士郑建华说,大数据比一般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安全保障工作一定要同建设应用同步开展,这样才能够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5年图灵奖获得者、世界著名密码技术与安全技术专家惠特菲尔德·迪菲说,数据量越大,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就越大,有太多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大数据赋能的道路网络管理和自动驾驶,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但如果安全问题没解决好,或者遭遇恶意攻击,那将是十分危险的。他认为,目前世界公认的解决大数据安全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密码学,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密,即使偷听者拦截到信息,如果没有密钥也无法破解,无法了解信息具体内容。

邬贺铨说,大数据本身是可以帮助我们做好信息安全保障的。在大数据场景中,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访问行为,判断他是否为异常用户,可及时跟踪,判断其攻击意图,从而提前预警,避免潜在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说,在数字经济时代,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在无人超市里留下了购物记录,在手机里留存的隐私,在医院里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记录,智慧城市产生了敏感的统计信息,我们的生物特征被广泛采用滥用,越来越多场景的泄密行为更加隐蔽。

王小云说,我们希望做到既保障隐私,又便捷高效,除了追求技术进步,还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惩处,做到最大限度的信息利用和最小限度的信息泄露和滥用,保障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光明日报贵阳5月27日电)

《光明日报》(2019年05月28日 08版)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